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支站新闻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繁荣和谐的西霞口 高端高效的威海蓝色经济

  11月27日,第六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威海荣成西霞口村。西霞口村又叫西霞口集团,是村企合一的国家级企业集团,西霞口依托海洋资源,积极发展蓝色经济,成为全国闻名的小康村。西霞口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成功典范。

  西霞口现有居民500户、1300人,辖属企业27家,总资产55亿元。2009年实现总收入25.2亿元,纯收入3.1亿元,人均创纯收入23万元。年接待中外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收入5亿元。西霞口过去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偏僻穷村。改革开放后,抓住水产品价格放开、工业产品短缺、社会消费升级三大机遇,及时对产业结构做调整,现已形成了海珍品养殖、港口物流、国际海运、船舶修造、旅游度假五大支柱产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建成全国第一家村办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全国第一家村办国际客货班轮航线、全国第一家村办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成山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霞口集团形成了高标准的村民保障机制,村民住宅全部实现了别墅式、公寓化,全村实行免费供粮、供水、供电和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了完善的退休、养老和社会救助等保障体系,从幼儿到研究生全部给予奖学金,成为名副其实的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西霞口的发展道路反映了威海市大力发展蓝色经济的成功经验,威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培廷介绍说,威海建立地级市20多年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2%,去年达到173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8%,去年达到1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6%和12.2%,去年分别达到20117元和9226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3万元。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长14%;1-9月份,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60.9%和14.3%。威海海岸线长985.9公里,约占全省的1/3、全国的1/18,有岬湾30多处,优质沙滩40多处,海岛114个,可供养殖的浅海滩涂300万亩。2009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59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海洋产业增加值236亿元,同比增长1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7%。依托海洋、区位、开放、生态、产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威海从海防重镇发展成为对放开放前沿,从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海洋城市。

  王培廷说,在发展蓝色经济方面,威海坚持“高端高质高效”战略,积极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把蓝色经济区建设与转方式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把增强产业竞争力作为中心环节,大力提升传统海洋优势产业,重点突破新兴战略性产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努力构建海洋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良、生态环境良好、带动能力较强的蓝色经济体系。

西霞口村貌

一类开放港口龙眼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