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我的感动 正文

有爱才有家——拾荒13载照顾瘫痪夫女的不凡女性

2012年03月06日 15:12:1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张新彦在水泥地上教儿子写字韦亮摄

 

  娄月好喂女儿吃饭韦亮摄

 

  一家人就住在这个逼仄的小院里韦亮摄

 

  山西“拾荒妈妈”照顾脑瘫张静和半瘫丈夫望圆“轮椅梦”

  在山西太原市后王村的一条小巷子里,住户们都习惯将用过的饮料瓶留给卖红薯的那家人。多年以来,这家的女主人常年出门拾荒,一个个废弃饮料瓶和烤红薯的收入支撑了一家人的所有开支。

  这家庭有四口人。丈夫张新彦56岁,患脑梗塞1年,半身不遂;女儿张静15岁,患脑残病15年,无自理能力;7岁儿子泽泽正读小学;娄月好45岁,拾荒为生。一家人移居太原已有13年了,娄月好最希望能有辆轮椅,带张静出门去看看太原这个城市。

 

  移居太原13年女儿出门难

  4日,记者走进娄月好在太原的家中,一间不足20平米平房终日不见阳光,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一张木制的写字台已因潮湿略微发黑。25瓦的节能灯发出昏暗的灯光,只照亮了房间的一角。而两张大床上整齐的叠放着都褪色的床单被罩,看得出出娄月好人很勤快。

  突然,传来一阵敲打声,“可能是张静在看电视又看到了精彩的地方。”娄月好说到,张静就在屋前不远处的摊位后自建屋里。

  这是一间只有3、4平米左右的自建铁皮屋,张静从早9点到晚10点的一直呆在里面。只见她坐在一个木制椅子上,在椅子扶手的最前端用绳子相连。张新彦解释,“张静好动,这样固定就是防止她掉下来。”而铁皮屋前,一个四面漏风的自建棚就是张新彦的烤红薯摊,因为行动不便,张新彦整日都守在这里。

  张静对面有个十多寸的小电视,是她的精神寄托。“她特别喜欢音乐,每次听到就安静下来,邻居知道后就把这个小电视送给我了。”娄月好说。而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张静会拿手中的塑料棒敲击门框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我们是运城人,为了给孩子治病来了太原,已经13年了,孩子都快和我一样高了,我一个人根本扶不住她,所以多年不出后王村了,她就更不知道这大城市的美丽。希望能有一辆轮椅,我们也好带她出去走走。”说着,娄月好眼睛湿润了。

 

  为照顾张静娄月好拾荒时每两小时需回趟家

  说起张静的病,娄月好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痛哭起来。“1997年出生后就是这个样子了,但不了解情况,都是去北京后才得知孩子患的是脑瘫,几乎无治愈的可能。”

  之后,不愿放弃的娄月好夫妇辗转北京、石家庄等地多次寻求名医无果,最后落定在太原,而他们也成为山西省儿童医院的常客。多年的治疗花尽小家庭的全部积蓄,但小两口拾荒加修自行车也能勉强维持,但2011年张新彦半夜拾荒时突发脑梗塞,继而半身瘫痪是这个小家庭雪上加霜。

  现在张静长大了,又需要人二十四小时不离身的照顾,张新彦又不方便照顾,娄月好每两小时回家看张静是否需要如厕。“就在前两天我去捡破烂时,回来的稍晚了一点张静就拉了一裤子,两条裤腿满是大便。”

  而这个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女孩子,见着生人一点都不害怕,还主动伸出手来表示友好,并把自己手中的玩具主动给客人玩。当记者牵起她的手时,她抓的很紧,把记者拉到离自己最近的距离,还会抬起头来放声大笑。看来,这个女孩光有电视是不够的,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希望与同龄人玩耍。

 

  母子齐拾荒“我们不会放弃这个家”

  谈及自己穷苦的生活,娄月好表示,“去年最难的时候很绝望,想离开,但看到自己的张静和儿子,我一下就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管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中午时分,娄月好开始准备午饭,45岁的她双手已经粗糙不堪,手背纹理中都刺有黑泥,“这个都洗不掉了,我还是带了手套做保护的。”娄月好说,“只可怜我的儿子了,小小年纪就陪我一起捡破烂。”

  确实如此,一旁写作业的小儿子双手完全没有同龄人的稚嫩,手背也因长期在垃圾堆中翻找而被磨出一层茧子,很粗糙。但乐观的他并没有丝毫介意,“男子汉的手就是要粗糙的”,说着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记者离开时,一家四口开始吃饭了,韭菜汤面,是家里每天的固定伙食,四人吃得津津有味。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赵静  编辑: 孙勇

相关新闻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