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老人悉心照料脑瘫弃婴13年不离不弃(图)
张启日和玲玲在一起
(浙江)常山老人13年照料脑瘫女孩——用爱给你一个家
“13年了,孩子终于有户口了。”前几日,常山县新昌乡郭塘村63岁村民张启日激动地从民警手中接过崭新的户口本,也圆了他多年的心愿。
13年前,张启日收养了一名脑瘫弃婴,面对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张启日不顾亲戚和村民们的劝阻,十几年如一日,不离不弃,悉心抚养。
倾力挽救弃婴
拐进郭塘村的路口,记者远远地就看到一个孩子坐在房子的门边,挥着手,冲着大家一个劲地笑。她就是张启日收养的孩子。
看着“依依呀呀”不会说话的孩子,张启日的眼里充满了怜爱。他至今也无法忘记13年前那一声清脆的啼哭。
1999年4月12日一早,张启日到旁边的招贤镇购买打稻机的零件。正走着,他突然听到路边似乎传来婴儿的啼哭声,循着声音,他发现了一个小篮子。拨开篮子上的稻草,里面居然是一个用破布裹着的女婴。“这个女娃才两个月大,谁这么狠心丢在这里?”张启日翻了翻篮子,里面除了孩子的出生日期和50元钱,再也找不到其他东西。
张启日决定先等一等,也许是哪个糊涂的父母不小心把孩子落下了。这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孩子的家人始终没有出现。
4月的清晨还透着一丝凉意,张启日不忍心将孩子丢在野外。在征得儿子的同意后,张启日把孩子带回了家。
孩子身体很好,长得白白胖胖的,给张家带来不少的快乐。张启日给她取了个名字叫张玲玲,希望她平安健康地成长。
可是好景不长,几个月后的一天,玲玲突然上吐下泻,高烧不退,张启日慌忙将她送到村卫生所。挂了两天盐水,玲玲不但没有起色,还开始翻白眼,危在旦夕,张启日赶紧把孩子送到常山县人民医院。
经诊断,玲玲患的是乙型脑炎,治疗费用需要1.3万元。这对于靠种田为生的张启日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他四处借钱,终于凑齐了医药费,“不管花多少钱,救人要紧。”玲玲抢救过来了,但医生告诉他,孩子将来会有后遗症。
13年不离不弃
眼前的张玲玲看起来比同龄人小许多,就像六七岁的小孩。她坐在一个特制的木椅子里。为了防止孩子歪倒,张启日特地将椅子四周围起。椅面上有一个洞,是给孩子排泄用的。
“她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大小便失禁,每天不停地流口水,三餐都要人喂……”张启日告诉记者,玲玲的大脑功能几乎全部丧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手脚也在萎缩,现在右手右脚已经失去知觉。
由于几个孩子都在外打工,这13年来,照顾玲玲的重担全都落在张启日和老伴身上。
“当时医生说了病情后,我们心里有些准备,但看到孩子情况越来越糟糕,心里特别难受。”张启日边说,边强忍着泪水替玲玲擦去口水。
“小孩子都这样子了,又不是自己亲生的,养她干嘛,丢掉算了。”这些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村民这样劝张启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每天喂吃喂喝、端屎端尿,几乎成了孩子的“全职保姆”。
这么多年,张启日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晚上,张启日都让玲玲睡在自己的脚头,然后用双腿夹住她的脚。半夜里玲玲一旦有什么动静,他便可以起来查看。好几次,张启日被玲玲折腾到凌晨才能睡觉。
终于告别“黑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艰难的日子让妻子也产生了埋怨。“这是何苦啊,如果你没把孩子抱来,就不会有今天的负担。”多少次,妻子因为照顾孩子劳累,和张启日动气。“孩子是无辜的,生下来就是一条活生生的命,我既然把她带回家,就要好好对待,把她抚养成人。”面对妻子的埋怨,张启日总是这样说。
“我们只希望,她可以跟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身份。”13年来,张启日最大的心愿就是解决“孙女”的户口问题。
原来,因为孩子是捡来的,根据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出生证和准生证,很难办理户口。
“我们跑了很多地方,都说没办法给孩子上户口。”张启日说,他们怕别人不理解,误会自己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所以迟迟没有去办理户口。
如今,张启日已经63岁了,每次当他抱起玲玲的时候,总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他担心自己年纪越来越大照顾不了玲玲,于是萌生了给她办理残疾证的念头,却苦于没有户口。
正当张启日愁眉不展时,常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的教导员突然来到他家,了解情况。原来,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的教导员从当地媒体上了解到他的事情,当天就和派出所民警一起来到他家中走访,进行调查取证。
他们发现,张启日收养弃婴是符合相关政策的,就带他到公证处对领养关系进行了公证。这样,玲玲终于正式成为张启日的孙女。
不到3个工作日,派出所民警就将玲玲的户口本送到了张启日家中。
摸着崭新的户口本,张启日禁不住老泪纵横,“玲玲,快看,这是你的身份证明。”他将户口本递到玲玲面前,玲玲兴奋地拍着椅子“咯咯咯”地笑,似乎听懂了爷爷的话。目前,玲玲的残疾证也在办理,工作人员很快就会送上门。
尽管自己的生活并不容易,张启日告诉记者,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就会一直照顾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