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身边好人 正文

河北献县一名老太倾心养育残疾弃婴26年(组图)

2012年04月26日 09:01:3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尽管身体有残疾,但毕竟是一条小生命呀!他的亲爹妈扔了不要,我来养,不就是多双筷子多只碗嘛!”为了这句朴实的承诺,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张文秀,把残疾弃婴周金勇视若己出,26年来,她含辛茹苦把养子抚养成人、培育成才。如今老人年事已高,唯一的愿望就是盼望儿子能有一份安定的工作。

  26年含辛茹苦,当年的弃婴已长大成人。而他,也与张文秀结下了母子深情。

 

  “我来养,这毕竟是一条小生命呀”

  经历了一场贵如油的连绵春雨之后,4月25日上午,献县乐寿镇留富庄的乡间小路上有些泥泞,献县公安局乐寿镇派出所副所长张焕旺,料理完手头的工作后,匆匆赶到张文秀家,来查看老人的土坯房有没有漏雨,院落有没有积水。

  走进里屋,张文秀老人正带着老花镜盘腿端坐在炕头上粘制布花,26岁的儿子周金勇守在老人身旁从电脑上下载文件。这是一座20多年前建在苹果园里的临时守园房,土坯垒成,外面用红砖镶嵌,房子只有两间,低矮而潮湿。77岁的张文秀尽管步履有些蹒跚,但思维敏捷、谈吐清晰、精神矍铄,看到十年来帮扶自己的“亲人”来了,老人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

  26年前的秋天,张文秀和邻居李淑秀一起外出赶集。在原献县医院后边的一条小路上,她们发现了一个出生不久裹在襁褓里的弃婴。张文秀抱起后发现,孩子双眼无法睁开,而且上面长满了疙瘩,脚上还有一条明显的伤疤,孩子不但患有疾病而且身有残疾。当时尽管自己已经育有三儿两女,家庭条件也不宽裕,但看着怀里可怜巴巴的孩子,张文秀还是毫不犹豫地把他抱回了家。

  听说张文秀抱回一个弃婴,很多膝下无子的乡亲闻讯赶到她的家里想要收养孩子。但一看到孩子的样子,大家都退缩了。张文秀夫妇带着孩子来到献县、沧州等地的大医院为孩子治病,但医生“孩子没有眼底,无法救治”的结论让夫妻二人心灰意冷了。身边的人们都说这是个累赘,劝张文秀赶紧把孩子送走,但执拗的张文秀说什么也不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尽管身体有残疾,但毕竟是一条小生命呀!他的亲爹妈扔了不要,我来养,不就是多双筷子多只碗嘛!家里养只猫狗,有一口气也不能扔掉呀,何况是人呢?”张文秀的话掷地有声。

 

  “念书学门手艺,将来好养活自己”

  就这样,残疾弃婴便成了张文秀家的一员,取名大勇,学名周金勇。“小时候,我很少出门。同龄的小朋友都歧视我,经常拿土块投我后嬉笑着跑掉。”年幼的大勇性格极其内向,整天躲在家里一言不语。

  同龄的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去学校读书了,因为双目失明,上学成了大勇最大的奢望,而家中的一个陈旧的“庞大”的收音机则成了他最好的伙伴。“听收音机到了痴迷的状态,躺在盛粮食的板柜上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很多次从上面摔下来。至于听坏了多少个收音机,我已经记不清了。”通过收音机,8岁的大勇“结识”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孙悟空和猪八戒,读到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文化。大勇最喜欢电台的一档《阅读与欣赏》栏目,“每天一首古诗,既有朗读,又有注解,我全用心记下。”到10岁时,大勇已经能够一字不差地背诵两百多首宋词和三百多首唐诗。

  看到大勇跟随收音机如此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张文秀便产生了送儿子到正规学校读书的想法:“念点书、学门手艺,将来也好养活自己呀!”听说任丘有一家残婴院既可以照顾孩子又能教授知识,张文秀和丈夫风尘仆仆地赶到任丘,但是这家学校只招收婴儿,他们只得作罢。大勇13岁时,张文秀又把他送到了邢台市盲人按摩医训学校学习按摩。在邢台,大勇第一次接触到盲文便如鱼得水,仅用三天的时间,便学会了盲文的书写方法。上学三个月后,因为身体乏力,大勇不得不放弃了按摩的学习。16岁那年,张文秀又送大勇来到张家口特教学校进行系统的文化学习。

 [1] [2] 下一页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  编辑: 孙勇

相关新闻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