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身边好人 正文

把公家事当成自家事——民生使者周言松

2012年04月28日 16:54:1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民生使者周言松

  手执白菊,细雨轻落,泫然欲泣。那情景仿佛就在眼前:龙年才过5天,他走了,永远地走了,带着无尽的牵挂。日前,周言松生前的同事如约而来,“看望”他们的好同事、好兄长。

  周言松1964年2月出生在龙游县湖镇镇马报桥村,1984年4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社阳、湖镇、罗家、横山等8个乡镇工作,担任乡镇领导26年。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动,不管条件艰苦与否,周言松始终爱岗敬业,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把“一号议案”落到实处

  不到8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周言松亲手绘制的饮用水管网走向图,置物柜上放着的三瓶水尤为显眼。

  “这三瓶水是周主席从水厂采来、与优质矿泉水比对的水样。”同事黄文忠说,早前镇里地下水大肠杆菌超标。县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周言松提出了建设横山自来水厂的议案。次年,他又提出加快建设工程二期的建议。议案一提出就被县人大列为“一号议案”,当年付诸实施。

  这么大的工程由谁来具体负责?这个人必须有丰富的群众经验,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经反复讨论,镇领导班子认为周言松再合适不过。不过,周言松作为镇人大主席,主要职责是监督镇政府工作,他身边不少人好意提醒他,不要犯“傻”,而周言松却毅然揽下了这个活。

  2009年10月,工程启动。王国富是饮用水工程管网铺设项目经理之一,承包了十几公里的管道铺设。次年6月,他被告知管网实际线路要变更。“他让我们继续,我是想把变更手续办齐再施工。”王国富眼里的周言松“很不讲理”,两人开会时就吵开了。不想,周言松当即就跑部门办理各项手续,还把每个阶段的工程款亲手交到他手上。不到两年,近4万村民喝上了甘甜清冽的自来水。

  工程告一段落,本以为可以喘口气,可2011年5月的一天,第一批通上自来水的农户反映水质异常。周言松直奔村里,走访农户、取样观察、记录信息……整整一天,他忘记了要陪女儿外出的承诺,带着从水库不同部位取出的三瓶水样,连夜赶到省水利设计院。

  省水利设计院专家被周言松感动了,当即将他带去的水样逐一化验、给出相关建议。回来后,周言松按照建议,在水质较好的部位安装了浮动式分层取水口,突发的水质异物终于解决了。为了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周言松又提出在水厂建立化验室,跑资金、购设备、请专家,经过一番努力,一个投资30万元的化验室,于去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公家事当成自家事

  “干起工作来,周言松是个拼命三郎。”

  曾与周言松共事的周坤记得,工程实施的管网路线与当初设计院的管网路线有很多不同。为减少成本,周言松不顾烈日,下田地、趟水塘,实地踏勘,修改图纸,长40多公里的主管网线,他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放弃了多少休息时间。

  对于工程质量,周言松的严格是出了名的。就拿工地水管来说,有次他在抽检过桥用的露天钢质水管时,发现钢管壁厚少了1毫米,他当即找来施工方整改,将价值6000元的4根钢管全都撤回。

  民生工程惠民生,但具体实施起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模环乡清塘村金家自然村一条年久失修的机耕路,严重影响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当施工队破路埋管时,部分村民强行扣押两台挖掘机,提出用改水资金硬化路面的无理要求,工程一时受阻。为此,周言松几乎天天磨在村里,里里外外做群众工作,并同镇领导一起,积极争取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为金家村浇筑了3000多米长的水泥路,当地村民热切期盼的愿望得以实现。每每说到此事,村民们总不忘夸上几句:言松是真正替老百姓说话做事的好干部。

 

  有责任心也有爱心

  作为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周言松深感责任重大。妻子崔晓琴回忆:言松说自己文采不好,却常半夜起来写东西,他说无论如何都要对得起人大代表的称谓。多年来,周言松坚持撰写关系民生的提案议案,每次提案前,都要实地走访,反复思考。

  去年是换届年,周言松为做好横山镇人大代表选举付出了很大心血。“工作扎实点,选出让群众满意的代表才好。”周言松几乎每天下村,和老百姓交谈,听取多方意见。还亲自编写了代表选举工作培训材料,分阶段为镇村干部上培训课。整个选举过程平稳有序,选出的人大代表无论结构还是素质都居全县前列。

  提起周言松离世,横山镇自来水厂职工叶杭青泣不成声。2010年12月,叶杭青父亲因病入院,周言松经常询问叶父病情。后得知叶父不幸去世的消息,他又和镇干部前去探望,并把发动全镇干部捐的7000余元钱送到叶家,鼓励她们坚强面对。

  “他给了我很多帮助,我还没来得及回报。”得知周言松去世的消息,一位叫黄春的大学生心十分痛心。黄春是该镇大平坂村人,父母务农,还有双胞胎妹妹,家境贫困。自2005年周言松与他结成助学对子后,每年给予资金资助,还时常挤时间去他家看望。去年,兄妹二人都考入大学,周言松给了黄春1000元的红包,之后又帮助黄春申请了相关政策补助。“我一直都相信,在有些人身上,奉献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言松叔叔就是其中的一位。”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作者: 通讯员 蓝正伟 宋金燕  编辑: 孙勇

相关新闻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