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白神圣红大海蓝 “雷锋车”49载穿行人心间
这是关于一辆车的故事,也是一群人的故事。
在江苏连云港火车站,有一辆往返于火车站和汽车站的客车,在这段只有几百米的道路上来回行驶了49年、免费运送旅客26万人次、总行程可绕地球4圈,这就是49年如一日的“雷锋车”。美丽的颜色从车身上折射:纯净的白、神圣的红和大海的蓝。
纯净的白
“旅客朋友,如果您需要去汽车站转乘,请上‘雷锋车’,我们免费为您服务……”6月12日上午10点,一批从宝鸡方向来的旅客陆续从火车站走出,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手们边喊边帮着旅客将行李抬上“雷锋车”。太原人周先生第一个坐上车,他笑着告诉记者,每次到连云港,他只认这白色的“雷锋车”,上了车,心就格外踏实。
其中一名“雷锋车”手叫曹珊珊,1993年出生的她是车站的实习生。曹珊珊说,旅客一声“谢谢”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
李保英,第一代“雷锋车”手,如今已雪染双鬓。当记者来到李保英家时,她刚从90岁老人佘守凯家赶来,气喘吁吁地,还未坐定就已喝了3大杯水。
“佘守凯是李保英从汽车站退休后的扶助对象。”一旁的郭瑞娟说,“李保英都70岁了还忙个不停,给佘守凯打扫卫生、剪头发,刚刚还送去一锅热乎的南瓜饼、粽子、饺子……”李保英连忙摆手,从裤兜里掏出一张发黄了的纸片,上面赫然写着:“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只图奉献不图回报,永远要这样做下去。”
白色是“雷锋车”身的颜色,也是“雷锋车”手工作服的颜色。“我那时上午卖票,下午开车,孩子他爸常常抱着饿得哇哇大哭的儿子来找我喂奶。”71岁的朱秋霞回忆,“我和车站里的姐妹们一样,一心扑在‘雷锋车’上,孩子的父亲理解我,把家务活全包了……”说到这里,她的眼眶湿润了。
白色折射出了“雷锋车”手们奉献自我的纯净追求,从上世纪60年代的李保英、朱秋霞等第一代“雷锋车”手到曹珊珊这样的“90后”车手,这份纯净从未改变。
神圣的红
红色是“雷锋车”上字体标志和雷锋头像的颜色,也是披在“雷锋车”手身上绶带的颜色,在老百姓眼中,这红与共产党党旗的颜色融为一体,庄严神圣。
在连云港市灌云县沂乡镇南村,村民都说:“封士兵一家如果没有共产党,就完了。”记者来到封士兵家,屋里的老人忙起身迎接。老人叫封齐监,儿子封士兵和女儿封士芳都是盲人,9年前兄妹俩在新浦汽车总站遇上了“雷锋车”,从此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3年,17岁的封士兵带着妹妹从新浦汽车总站下车后发现行李不见了,兄妹俩无助地哭了起来,“雷锋车”手不仅帮他们找到了行李,还为封士兵配了副盲人眼镜,后来,“雷锋车”手又专程到封士兵家中慰问。跟拍了“雷锋车”37年的连云港日报老记者李绪斌曾跟随“雷锋车”手前往封士兵家中,“房子的墙面上有好几处裂口,最宽的有十几公分,封家人没钱修补就用稻草塞在裂缝里。”
封齐监激动地说,全家就靠三四亩麦田和每月100多元的低保生活,要不是当时“雷锋车”手往县里跑向领导反映家里的情况,我们不可能住上这结实的砖瓦房。
记者采访了多名“雷锋车”手,她们总是说,都是小事,不值得宣传。然而,这些小事在群众眼里却是雪中送炭,刻骨铭心。
特地从苏州赶来的单兴惠开口就说:“一定要好好报道‘雷锋车’,让全国都知道,这里有一群善良的人。”1988年,单兴惠带着借来的3800元坐上了开往连云港的汽车。“有了这钱,二儿子和三儿子都能如愿读书了!”到了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单兴惠立刻转车前往赣榆。此时,他突然发现钱不见了,立即下车奔回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单兴惠并不知道,此时“雷锋车”手史朝荣已在车站静静等候。
如今,单兴惠仍清楚地记得当时激动的心情,“她把钱递给我的时候,我注意到了披在她身上的红绶带,那鲜亮的红色让我感受到一股正义、善良的力量。”
大海的蓝
蓝色是“雷锋车”手领结的颜色,也是大海的颜色。近半个世纪以来,500多名“雷锋车”手善良、纯粹的助人精神像海水般滋润着整个城市,“雷锋车”已成为一个符号,感召港城人,共建一座城。
现已90岁的周家墩退休前是邮政职工。看到“雷锋车”手风雨无阻地帮旅客提行李,他也悄悄地加入了这个队伍。在他运送邮包的平板车上,除了邮件,还有旅客们沉重的行囊。这一走就是20年。
王从伟,一位被“雷锋车”感动而又感动了别人的人。1997年,王从伟买了一辆客车,专跑石桥至新浦的班次。刚跑车时,王从伟发现有9位残疾人每星期都坐他的车,便决定免费接送他们,每次都把他们送到离家最近的路口。1999年3月,王从伟又开始免费接送4名在连云港市聋哑学校上学的盲童,把盲童从赣榆带到新浦汽车总站后,再用三轮车把他们送进聋哑学校。
有人说,王从伟这些年已经免费接送残疾人1500余人次,仅车票钱就贴了近万元。面对这个数字,王从伟笑了:“账不能这样算,做人还是要行善,就像‘雷锋车’一样”。
在连云港最繁华的华联广场,屹立着这座城市的象征——“雷锋车”雕塑。雕塑的费用全部由百姓和社会各界自发捐款。“雷锋车”的受助者单兴惠首日就从苏州赶来捐款,他告诉记者,2004年6月24日,“雷锋车”雕塑开始接受社会捐赠,这一天,雨下得很大,却挡住不市民的热情,捐款队伍足有十几米长。
建立“雷锋车”雕塑的想法来自李绪斌。“我相信‘雷锋车’的车轮会不停地转下去,雷锋精神也必定会一代代传承下去,引领470万港城人奋发前行,共建一座文明温暖的城市。”李绪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