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道德90后” 唐建哲:帮妈妈扫街不丢人[图]
记者手记:趟过成长的河
为了完成这篇稿件,记者两次见到唐建哲和他的妈妈。
第一次是在高考结束后的第11天,凌晨4时50分许。
灰蒙蒙的天色,空气中满含燥热的气息。记者一连问了10多名清洁工,才在柏林南路小学西侧的十字路口见到了两个身影———靠近人行道内侧的是一个瘦小的中年女子,面带微笑,一只手正轻轻擦汗;在人行道外侧,一个个头不算高的大男孩正埋头扫地,淡黄色的衬衣已被汗水湿透。“他总是让我站在里边,他在外头,免得我被车撞了。”唐建哲的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憔悴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
第二次是在6月25日的夜晚,在唐家居住的一个老旧小区的小花园里。
唐建哲和妈妈带着记者朝花园里的一处石阶走去。临到石阶时,唐建哲加快了脚步,掏出卫生纸,在石阶上不停地擦着,然后,又换了一些干净的卫生纸铺在石阶上,对妈妈和记者说:“干净了,坐吧!”
采访间隙,唐建哲嗓子有些沙哑,记者想去为他买瓶水,却遭到了母子二人的极力阻拦。“这几天,我已经收到三四条短信了,都是想给我们提供帮助的。”唐建哲的妈妈说,“建哲说了,我们不能要,花人家的钱,心里过意不去!”
在唐建哲妈妈眼里,最大的欣慰也许并不是孩子考了多少分,有多大本事,而是孩子明白她的付出,懂事、孝顺。她说,一家人的幸福日子,也许并不是有了多少钱,而是自己用勤劳的双手过好自己的生活,唯有此,心里才踏实,日子才安生。
和之前被媒体热捧、社会关注的“道德90后”们相比,唐建哲的所做所为实在算不上什么壮举,但从他的身上,人们同样看到了90后们身上的亮色。
面对父亲患有精神分裂,每月仅靠母亲1000多元的工资维持一家四口生计的困窘,面对不想去填写每年的特困生救济表格,但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又不得不去填写的无奈,面对姐姐能否找到一个工作,自己能否在假期里找到一个赚钱打工机会的茫然,这个19岁的大男孩,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生活的困境中昂起了头。
在这个社会上,还有众多像唐建哲这样的90后们,正在生活的磨难中趟过成长的河,从他们身上,人们同样能看到青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