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身边好人 正文

河北崇礼教师张富贵独守大山教书育人(图)

2012年07月06日 16:17:4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

   一个人的坚守无数人的希望

  粉刷一新的教室里,阳光充足。14个学生分成两拨,幼儿班13个,一年级1个。

  前面一排的平房,就是学校过去的旧教室。还堆放着不少的教学用品。其中一间是张老师的办公室。一张床,一个柜子,一个书桌,两把椅子。虽然有点拥挤,但很整齐。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悬挂在墙壁上的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亲手书写送给张老师的书法作品———师魂。是啊,一个教师,恪守自己的不朽的师魂,是多么的可贵!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小学校,各项工作却一项不减。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小学生守则、上下课的哨声、放学时排着队喊着口号……

  在里间的墙上,还张贴着和谐校园工作方案、文明礼仪、和谐校园校歌。“前几年学校还有三年级和四年级,共30多个学生,我还有一个同事王老师。我带三年级和四年级,王老师带一年级和二年级。这几年二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到寄宿制学校了。王老师也转到别校教书了,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张老师从1975年参加工作,就一直在崇礼县学校教书。工作了37年,带了23年的复式班。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村里很多人都搬到县城去住了。”张老师说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到外面发展了,他和老伴还在村里留守着。

  虽然生活不如过去方便,但是张老师却打心眼里为现在的好日子高兴。“现在条件好,我们学生也越来越好了。虽然我们在农村住,但是生活的很好。在农村,当教师是很受乡亲们尊敬的。农闲时,乡亲们经常做上好吃的让我到家里吃饭。而且现在我们的待遇也不错,我一个月能拿到将近3000块钱,这在农村已经是很好的收入了。我也特别满足。”

  百姓生活改善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学生跟随父母到县城读书了。“现在学校学生越来越少,但是只要有一个孩子在这里读书,我就要坚持在这里。”张老师说这是他的责任。

 

   3

   驻村工作组被其感动

  搬进刚粉刷过的教室,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一年级的逯新怡高兴地说:“爷爷和伯伯们(河北北方学院驻村工作组)给我们刷教室了,你看前面,还给我们挂上国旗了,还有两边的字———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的教室现在可漂亮了。”“还给我们发校服了”,“还给我们发书包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教室的两侧,河北北方学院驻村工作组还为孩子们书写了书法条幅——— “志存高远”、“勤奋进取”,把这个崭新的空间装点得更加温馨。

  工作组的一位同志向记者讲述:“驻村后,他们非常关注这个小学校,为张富贵老师执着留守,坚守职责、恪守师德的精神所感动,他把孩子们视如己出,尤其是还为那些年龄小的孩子们穿衣解便。他每天早晨早早地把院落、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等待孩子们的到来。”另一位同志补充道:“张老师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任务,还在帮扶着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这个人就是村里的军属———董存瑞生前的班长李少元同志的老伴,李少元过世后,老伴儿年事已高,膝下无子。张老师主动为其买面买米,劈柴挑水,清扫院落,生炉倒渣。我们工作组的同志动手修建了校门,书写了校牌,还修缮了漏雨的屋顶,粉刷和装饰了教室,给全校师生订做了统一的校服,还给孩子们买了书包、文具和桌套,这算是表达我们对张老师的敬佩吧!”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刘雅静  编辑: 孙勇

相关新闻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