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身边好人 正文

内蒙古稀老人打工助学 22年资助38名贫困学子

2012年07月16日 17:01:4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没有一分钱积蓄,却坚持22年,资助了38名贫困学子;年逾古稀,却起早贪黑打工赚钱,只为让更多孩子完成学业。在内蒙古准格尔旗,人人知道他的名字,他就是打工挣钱捐资助学的古稀老人刘显亮。

 

  【镜头一】

  清晨5点,天刚透亮,内蒙古准格尔旗二中,安静、空荡的校园里传来潺潺水声。进入夏季,每天这个时候,75岁的刘显亮老人都会准时来到学校为花草树木培土、浇水。

  “那么大年纪还起早贪黑,这么辛苦。”内蒙古准格尔旗二中校长康明敬佩地说,“学校给他发工资,他一分钱都不要,委托学校把这些钱直接送到家庭贫困的学生手里。”

  皮肤晒得黝黑,脸上刻满皱纹,一双钢锉般粗糙的大手布满老茧。见到刘显亮时,这位精瘦的高个子老人早就开始了一天的劳动,脚上的布鞋沾满了泥水。从第一次捐助开始,老人就再也停不住捐资助学的脚步。1995年从内蒙古准格尔煤炭工业公司招待所退休后,老人开始打工赚钱,并把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捐给了贫困学生。38位曾经可能辍学的贫困学生因为他的捐助而留在了校园。

  妻子卧病在床、两个儿子都在上学,1992年,已经负债累累的郝登如来到准格尔煤炭工业公司招待所当临时工,艰难地支撑着陷入困境的家庭。秋天,学校开学好久,儿子却始终没向他要学费。郝登如心里不踏实,跑到学校一问才知道,刚开学,刘显亮就把孩子的费用交齐了。“我去谢他,他却让我啥也别说。”郝登如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直到我两个儿子考上大学,费用都是他出的。我觉得这就像是拉车的时候,实在拉不动了,他从后面推了一把!”

  在准格尔煤炭工业公司招待所,不止一个人收到过刘显亮老人署名“刘爱煤”的“匿名汇款单”。

 

  【镜头二】

  “都这么大岁数了,我吃啥也吃不动了,穿啥也穿不出好了。”在内蒙古生活了40年,刘显亮说话依然带着浓重的河南口音。与他未改的乡音一样几十年不变的,是老人简朴的生活习惯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2007年,刘显亮借着买树苗的机会来到呼和浩特市,找到内蒙古农业大学,要求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那一年,赵美丽刚刚考上大学,父亲靠在外打工的微薄收入,养活多病的母亲和4个兄妹。大学每学年3500元的学费对于这个家徒四壁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当时我到了院长办公室,看到一位老人穿着一身破旧的绿色工作服,肩上挎着一个白色帆布工具包。”追忆往事,已经工作的赵美丽依然难以平静,“他简单问了我的情况,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就把2000元钱塞给我说:‘这是生活费,过两天大爷再把学费给你寄来。’”

  5年过去了,记者见到刘显亮老人时,他依然是赵美丽描述的那样,一身洗得发白的绿色工作服,一个磨起了毛边的帆布工具包。熟悉刘显亮的人告诉记者,认识他二三十年了,他都是这身打扮。“现在一件衣服穿10年都没事,而且单位每年都要发工作服,冬天有棉衣、夏天有单衣,根本用不着买新衣服。”老人说。

  许多人猜测,捐助过几十名学生的人一定是高收入。可刘显亮的工资本上,每个月的退休金2100元,打工收入1260元。“把收入都捐给了别人,觉得负担重吗?”“哪能说这是负担呢?认识了这么多贫困学生,我这是社会交往广!”

  现在,刘显亮的资助对象已从当地逐步扩展到其他城市和省区。刘显亮自己说,每天的“打工”生活让他充实而开心。

 

 [1] [2] 下一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吴勇  编辑: 孙勇

相关新闻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