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心动网事 > 身边好人 正文

一场传递善与爱的接力赛 爱心捧出温暖之州(图)

2012年09月12日 09:00:1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红日亭伏茶点杨冰杰摄

 

  父亲节上午,瓯海区慈善总会“慈善义诊列车”义工医疗队的几名医生及药剂师专程赴平阳县西湾敬老院,为这里的孤寡老人进行义诊,并免费提供相应的药品。翁卿仑摄

  来自温州182义工协会的10余名义工,在温州市儿童福利院里带领孩子们进行《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国启蒙古文经典导读,并利用课余时间一起做游戏。翁卿仑摄

去年12月的一天上午,温州春泥爱心小组成员们赴文成上林一带走访贫困学生家庭。 翁卿仑 摄

  这些年来,一场传递善与爱的比赛在温州各县市区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场比赛,有传承,有发展,有创新;各地百花齐放。每个爱心人士都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他们对“爱”与“善”的理解。

  民间“爱心阵营”,正合力把温州打造成“温暖之州”。

 

  爱如夏花,香满全城

  从“伏茶点”到“爱心避暑点”,点点爱心汇成温州“爱心地图”。

  温州市区华盖山东麓,有一间小小的亭子,面积不大,名声很大。这就是温州的民间慈善地标红日亭。

  夏舍伏茶、冬施热粥,多年来风雨无阻。

  现在,每天凌晨3点,王亚浓等几位施茶老人便忙活了起来,浸药,烧茶。不断地烧,不断地供应,一直到傍晚5点才停下来。

  伏茶,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温州的伏茶历史,相传始于南宋,盛于清朝。很多老温州人说,当地与南宋状元王十朋有关的民间故事里,就有逢夏季在路边凉亭施茶的情节。伏茶代代传承,“善行天下”的品质在温州人的血液里一直流淌着。

  “温州城里有20多个伏茶点,但就我们的伏茶最好喝了,用了15种中草药,能祛火又不伤胃,而且即使放到第二天,也不会馊掉。”王亚浓老人很是自豪。

  红日亭的伏茶,一烧就是40年。爱心接力棒一直传递,从未停止。

  上世纪70年代,东门有五六个退休老人做好事,每年夏天在红日亭供应伏茶;10多年前,城市拆迁,红日亭也被拆了,大家还是继续在环城东路和江滨路路口一带继续摆摊烧茶;后来华盖山广场建好后,施茶者们在广场上临时搭建了铁棚,仍然在夏天给大家供应伏茶。

  如今,爱心接力棒传到了朱永麟等几个老人手中,他们要把温州人“善行天下”的品质发扬光大。从2006年开始,除了伏茶,几位老人还决定为外来务工者和流浪人员免费提供热粥。

  你出一千,他出一千,老人们共从退休金里筹集了三四千元购买锅碗瓢盆,开始施粥。据介绍,红日亭在冬日里每天要消耗80多斤大米,煮18锅粥,约有600人左右光顾,他们大多数都是外来打工者。

  一碗“温粥”,包含着温州人的善良和勤劳。

  老人们介绍,他们从每年农历六月到中秋节是烧伏茶,农历八月十五后则开始煮粥,一直到腊月二十,每天风雨无阻。其间,还会根据年节,免费向路人供应芥菜饭、清明饼、端午粽、月饼、汤圆、糖糕等特色食物。

  老人们年复一年的善行感动了许许多多温州人,“红日亭”也成了温州的慈善地标,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更多人加入到慈善队伍来。

  爱心捐助者来了:在红日亭“乐捐榜”上,正反面写满密密麻麻的捐款人:慈湖南堡100元,牛肉先生200元,女同志赞助300元……今年7月初,还有两位神秘女士向温州多个伏茶点匿名捐款数万元。

  “状元亭”施粥铺来了:受到“红日亭”的启发,今年“状元亭”施粥铺成立,为社会困难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等提供免费服务,受到了广泛欢迎。

  爱心避暑点来了:为环卫工人提供避暑点的活动在温州开展后,全城各单位、各商铺动起来,纷纷为环卫工人和高温工作者提供纳凉、避暑服务。活动期间,共征得241个避暑点。

  ……

  老子说,上善若水。如果把每个默默行善的温州人比作平凡的一滴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那么这一滴滴水一旦汇合起来,就足以形成搅动时代精神的大潮。勿以善小而不为,温州人的一个个“小善”背后隐藏着“大爱”:对城市之爱,对生活之爱。而这爱,如夏花般灿烂,香气洒满全城。

  

 [1] [2] [3] 下一页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见习记者 冯巧婕  编辑: 孙勇

相关新闻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