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心动网事 > 我的感动 正文

属于情感的温馨之州原本向善的心理回归

2012年09月12日 09:02:1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温州是一个物质的财富之州,也是一个情感的温馨之州。乐善好施、慈心为人似乎是它天然的城市品格和鲜明的文化个性。笔者认为,温州的向善,是乐善好施的历史传承,是地域文化的多重交汇,是民众的群体道德实践。

  温州自古民风古朴,民心向善。温州人心灵深处原本有一根善良的神经,温州百姓乐善好施的民间习俗和相互帮衬的邻里亲和从未间断。自古的温州山间路亭,夏天免费供应伏茶,四季都挂着几双草鞋,任人免费穿走。至今那些一座座散落在温州城乡的风雨路亭,仍旧向人们诉说着,一代又一代的温州人为南北路人、苦力脚夫歇脚解乏、饮茶解渴的原始善性。当代的温州人,更是富而思恩,行善行仁。“微笑联盟”、“明眸工程”、“7·23市民群体”、“状元亭”、“红日亭”等原生态的温州民间善举,都是温州古典慈善传统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当代再现。

  温州是个移民城市,互帮互助和共荣共生的移民精神突出。笔者粗略统计,温州历史上至少有4次较大规模移民,形成瓯越文化,融进中原文化,交汇南北文化,接纳了世界文明。在温州人色彩斑斓的文化个性中,有山地文明的纯朴善良,有海洋文明的同舟共济,有移民文明的有难同当,有宗教文明的扬善弃恶,有宗族文明的亲族睦邻,有结社文明的平等开放,有“榕亭”文明的市井平俗。温州人偏爱榕树,民间把榕树的枯荣赋予风水意义。秀丽的街亭和苍劲的榕树相映成辉,构成了温州街头独特的“榕亭”景观。一棵榕树,就是一片遮天蔽日的荫凉,一座“榕亭”,就是一个温馨和睦的街头家园:榕树、街亭、热粥、凉茶、老人、孤儿、中学生、大学生、留学生、义工、拾荒的、过路的、捐款的……绘成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街亭慈善。这里没有高低贵贱,有的却是包容、开放和平等。与此相关联的是温州民间公益组织的勃兴,它们以自发、自觉、自治的公益民主,让我们感受到温州公民意识的迅速成长,触摸到中国公民社会的时代脉搏。

  从“商行天下”到“善行天下”,也许是温州人原本向善的心理回归。温州民营经济多数走过原始积累、利润最大化,进入企业公民阶段。他们富而有礼,富而有义,义利并举。行善需要善心,一定需要善款。在温州各类民间公益活动中,从平民到官员,从“老总”到华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图回报,不求扬名。温州民间慈善是自由而不是强制,是权利而不是义务,是公众之举而不是富人的专利,成为人人可为的、人人可做的群体道德实践和群体道德积累。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不缺少民间慈善的温州乃至中国,如何建设健全、健康的以人文关怀为核心价值的慈善文化,弘扬博爱、平等、共享等慈善思维,营造全民慈善的社会氛围,使自在、自为、自发的民间慈善升迁为整个民族的慈善自觉。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张小燕  编辑: 孙勇

相关新闻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