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心动网事 > 身边好人 正文

德艺双馨是文艺工作者永恒的坐标

2012年09月21日 16:20:0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1985年12月,张掖地区七一剧团的台柱子屈巧哲跟随在青海服役的丈夫到了西宁市秦剧团。当时的西宁市秦剧团阵容庞大,人员众多,竞争力强,在张掖小有名气的屈巧哲在这里坐了冷板凳。

  不甘认输的屈巧哲,紧紧抓住空闲时间,认真排戏,苦练基本功。1986年10月,她报名参加了西宁市举办的第二届中青年演员大赛,获得了一等奖。之后又分别获得省中青年演员大赛一等奖和西北五省电视大赛大奖。接二连三的获奖增强了屈巧哲在戏曲之路上永往直前的信心。此后,她先后在《五典坡》、《白蛇传》、《秦腔将军》、《母亲》等50多部优秀剧目中扮演了不同的人物形象,逐步形成了以情带声、以声带情、唱做具佳、内在感强的表演风格。

  2005年8月,屈巧哲主演的大型现代戏《母亲》和折子戏专场参加了第三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获得了优秀表演一等奖,也成为了全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的冲刺剧目。然而事与愿违,一年后,第23届梅花奖评选中,屈巧哲意外落选了,在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和安慰下,屈巧哲一头扎进排练中,一练就是三个年头,用汗水和泪水度过了一千多个日夜。

  在第24届梅花奖角逐中,屈巧哲不负众望,赢得了所有专家及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当屈巧哲站在领奖台上时,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她深知这朵“梅花”来之不易,它不仅是对屈巧哲艺术努力的回报,也是青海戏曲界实现梅花奖零的突破。

  艺术创作既要耐得住寂寞,也要投入激情,为了工作,很多时候屈巧哲不得不把家庭放在第二位。那时,她的丈夫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孩子还小,每次演出,她只能将孩子托付给别人或把他独自一人锁在家里。有一次,当屈巧哲演出完毕匆匆赶回家时,看见儿子正站在凳子上,用改锥捅电闸,她急忙扑上前去,一把把儿子抱了下来,连连打了几个巴掌,儿子吓哭了,边哭边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没电了,我在修理呢。”听到这些,百感交集的屈巧哲再也控制不住,抱着孩子一同哭了起来。到现在回想起来,屈巧哲都觉得心有愧疚。

  2007年,西宁市属专业剧团改革,屈巧哲本可以分流到别的文化单位拿全工资,或调到陕西另谋高就。但屈巧哲割舍不断对青海这片土地和观众的热爱,总忘不了寒冬腊月、大雪纷纷,老乡们捧着热腾腾的姜汤、鸡蛋和油饼在后台等待的场景,总忘不了戏迷们一张张纯朴善良的笑脸,总忘不了观众一封封关心、鼓励的来信。

  自己是一名演员,更是一名党员,当领导找屈巧哲谈话挽留时,屈巧哲毅然答应留了下来,这一留又是五个年头。到现在,这位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全国先进工作者、文化部优秀专家、青海省劳动模范、青海省优秀专家、青海省“四个一批”优秀人才,仍然工作在第一线,无论是乡村,还是在厂矿、部队慰问演出,屈巧哲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自觉承担起传播先进文化的光荣使命和职责。

  为了戏曲事业后继有人,屈巧哲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深入到青年演员中,和他们拉家常,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一字一句教他们演唱,手把手给他们排戏,有时还自掏腰包给学生改善生活。为了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屈巧哲多次把赴外地参赛演出获奖的机会让给他们,给他们提供了经风雨、见世面、交流学习、成长进步的机会。

  追求德艺双馨,锻造品格修养,是屈巧哲从艺的永恒坐标。她的事迹将激励新一代文艺工作者为青海省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而努力工作。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后,屈巧哲并没有自满,她说,要再接再厉,为青海打造文化名省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 青海新闻网  作者: 辛勤  编辑: 孙勇

相关新闻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