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心动网事 > 身边好人 正文

“大湖鸿雁”唐真亚 按时送达每封信渔民念叨党的情

2012年10月22日 10:25:5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1999年,干了16年农村小学代课教师的唐真亚被解聘了。听说镇里邮递员一年一换,已换过11茬,“没人干得了”,他打算试一试。“我觉得老师和邮递员有相通的地方,都是向社会传递文化知识。”

  驾着借来的一条双桨小木船,唐真亚第一天就没有完成任务,100多份报刊信件只送出去一半。“最近的十几二十里,最远的六七十里,就是不吃不喝也送不完啊。”不服输的老唐咬牙坚持,一边起早摸黑送邮件,一边熟悉渔民分布和水道情况,最终能够按时完成投递任务。

  几年前,考虑到唐真亚年龄偏大,上级部门配了一条机动船,让他的水上投递轻松很多。但洪泽湖是悬湖,水体落差大,有时送一封信他要用三种船“接力”:水面开阔处开机动船,到了河道换划桨木船,水再浅点就撑篙,最浅处就要穿胶鞋下来推船。“最远的刘咀村有70多里,送一封信来回三四个小时,经常折腾得人要散架。”

  送邮件的路上,船与船交错而过,渔民和老唐热情地打招呼:“老唐,最近咋样?我订的《农家致富》啥时能来!”“你的杂志还要等几天。看你拉呱着脸,有啥犯愁的事?”“最近螃蟹价格有点偏低,心里没底啊!”“现在小螃蟹卖不出价!你养的螃蟹还要再长长个,等行情好一点,我通知你!”“那太谢谢啦!过来喝两口再走啊?”“改天吧,我还要有几份邮件要送呢!”……

  “水上漂”的渔民经常挪窝,按规定,地址不详、变动的邮件可做退件处理,但认死理的唐真亚不愿意放弃每一封邮件。2003年,唐真亚收到一封寄给陆贵娥老人的信,找了10多天、问了上百人,才在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找到她。老人说,寄信人是她远在江西的弟弟,“以前他也给我写过不少信,但我都没收到,是老唐让我们失散40多年的姐弟重新联系上了!”

  给渔民的每封信,事关一个投递员的“信”字,老唐看得很重。2003年8月,一封落款为“长山村杜中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让他犯了愁:问了全村的渔民,都说查无此人。经过多方打听,他得知考生住在一个叫“剪草沟”的芦苇丛里。当时正处于汛期,风大浪急,唐真亚的小船顷刻间被掀翻。他弃船游水爬上滩岸,把塑料纸包裹的录取通知书完好无损地送到考生手里。看到几乎虚脱的老唐,考生家长又感激又后怕,“是你命重要还是通知书重要啊?”老唐嘿嘿一笑,返身又去找他的小木船。

  在老唐的船上,记者发现除了包裹、报刊和信件,还有洗衣粉、牙膏等各类生活用品。“都是渔民托我代买的。”老唐告诉记者,有些渔民常年不上岸,邮递员就是他们对外联系的桥梁。一路上,记者听到渔民不停拜托:“老唐,帮我充个话费。”“老唐,帮我到镇上灌瓶液化气。”买东西、交电费、存钱取钱……老唐不仅是邮递员,更是采购员、送货员。

  洪泽湖上有个说法,“岸上,有困难找警察;水上,有困难找唐真亚。”“我儿子考上高中那年,就是老唐帮我借钱交的学费。”渔民王言贵说。

  2006年,老唐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采访期间,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他总是穿一身墨绿色的邮政制服,胸前别一个鲜红的党徽。“我希望老百姓监督我的工作,看看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

  老唐算不算合格的党员?面对记者的提问,渔民朱宝强竖起大拇指,“老唐送信负责,待人热心,一心为老百姓办事,他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好党员!”(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作者: 记者 凌军辉  编辑: 孙勇

相关新闻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