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杰:24年修志眼残仍不悔 冷板凳结出硕果来
潜心修志,眼残仍不放弃
1995年,原本视力很好的杨希杰检查出飞蚊症。他开始有意识地“爱惜”眼睛,三副眼镜应运而生。出门走路时戴近视散光镜,改稿审稿时戴老花镜,看陈年油印字、小字就用放大镜。看东西时间一长,杨希杰的眼睛就开始流泪。这几年,因长期伏案工作,杨希杰的右眼接近失明,只有光感,左眼视力仅剩0.3。
医生曾告诫杨希杰,如果再这样拼下去,他晚年可能就会生活在黑暗中。可荆门市首届修志工作完成后,老同志陆续退休,修志队伍青黄不接,专业人才匮乏。杨希杰说,“我也知道修志对眼睛不好,可志书总得有人修吧。比我年长的同志都在奋斗,我怎么能离开呢?”
同事常形容杨希杰的工作从来都是“5+2”、“白加黑”,不分分内分外。在完成荆门市志编撰、市直部门志审稿的同时,他还参与了5部县市区志的审稿和具体修改工作。
2007年10月,原沙洋县唐林村会计唐东福把自己费了10年心血编写的村志送到市方志办。按照国务院的相关规定,指导县以下单位修志,市史志办是没有职责的。但杨希杰二话没说接了下来。送来的志稿虽然内容丰富,但篇目结构不合理,行文也不规范。随后的四个月杨希杰和几位同事,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帮其重新梳理加工。临近春节,杨希杰还和同事冒着大雪和严寒加班加点修改,终于在腊月二十九编修完成。之后,杨希杰又多方筹集到了5万多元钱,解决了《唐林村志》的出版经费。书印出来了,杨希杰不仅没要一分钱的报酬,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署。
妻子:我愿做你的眼睛
杨希杰的妻子熊昌凤以前是市土产公司职工,1990年下岗后,做了一名仓库保管,后来因公司亏损再次下岗,不得已开了个劳保用品小店。熊昌凤说,刚下岗时,别人都说你老公在市委工作,接触领导多,可以帮你找个好工作。回家后跟杨希杰说,他却反过来做妻子的思想工作。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家待业,杨希杰也没有动用关系帮忙,他希望女儿在年轻时多经历挫折,锻炼地自立些。
看着杨希杰真心热爱修志工作,妻子不再怪他,自己把小店打点地井井有条。每当杨希杰把他编修的志书拿回家时,妻子总会夸奖他几句,他高兴地像个孩子。现在,熊昌凤最担心的就是丈夫的身体。她还记得,刚结婚时,他们一起去看电影《简爱》,看到主人公失明,杨希杰曾开玩笑问她,“如果我失明了,你怎么办?”没想到,当初的一句玩笑竟然成真。今年,当杨希杰认真地再次说出这个问题时,妻子干脆地回答:“如果哪天你真是看不见了,我就是你的眼睛,你的拐杖!”
目前,29篇共340万字的第二届荆门市志已经陆续进入出版阶段。本来,按湖北省要求,10年修一志,荆门市只用了五年时间就已基本完成,这与杨希杰以及和他一样奋战在修志一线的战友们的努力密不可分。现在,杨希杰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第二届志书的出版。
志书出版后,杨希杰并没打算休息,他告诉记者,他还要把第二届修志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整理一下,以便为下届修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