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评选



1.投票时间:11月14日00:00至11月20日24:00。
2.投票规则:候选项目排名不分先后。每位投票人限投一次,所投项目不得超过10个,请认真阅读候选项目介绍,慎重投票。
本次评选活动坚持自愿投票原则,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包办投票等弄虚作假行为,严禁采用任何技术手段进行投票舞弊。

 
“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
  近年来,杭州市立足于“我们”这一主体,推动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使核心价值在群众中落地生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对此作出多篇报道,中宣部在杭州召开“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工作座谈会,发挥杭州经验做法的示范带动作用。
“发现最美杭州人”主题宣传
  2012年以来,杭州整合媒体资源开展主题宣传,寻找、发现并宣传身边的最美杭州人,深入推进杭州“道德高地”建设。目前,已推出吴斌、黄小荣、欧阳栋等先进典型,得到中央领导、省委领导多次批示,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关注。
“微系列”载体:基层宣教大舞台
  2011年以来,宁波市积极探索创设“微系列”载体,合力做好“微”字文章,丰富和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精度和密度。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微讲堂”2263个,组建“道德微讲堂”875个,开展活动2600余场,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普及化。
“天天”系列文化惠民工程
  近年来,宁波鄞州区通过延伸项目链、活动链和产业链,打造“天天演”、“天天读”、“天天乐”等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受到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等媒体广泛关注,其中“天天演”模式获得全国社会文化最高奖——第十五届全国项目类“群星奖”。
民营企业思想文化建设工程
  近年来,温州市通过“项目化管理,载体化推动,制度化落实”,积极推进民营企业思想文化建设,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人民网、凤凰网、搜狐网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报道,《求是》刊登专题文章,其中“民营企业思想道德教育大讲坛”受到中央领导批示。
社区“道德门诊”
  近年来,湖州市吴兴区依托社区“道德门诊室”、“道德巡访团”、“道德新闻眼”、“道德大讲堂”、“道德展示馆”等载体,开设“道德门诊”。目前,全区从事“道德门诊”活动人员1100余名,文明志愿者达万余名。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都报道了该工作载体的积极成效。
“文化有约”――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
  2011年以来,嘉兴市整合公益性文化场馆优质资源,建立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手机和热线平台,以“菜单”预约形式为市民提供免费培训、讲座、展览、演出等公共文化服务,直接受益群众达30余万人次,得到文化部领导和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
建设党委中心组开放式学习体系
  近年来,绍兴综合运用网上直播学习、代表旁听学习、成果交流点评、媒体助力学习等手段,以开放的学习环境、开放的学习过程、开放的学习路径和开放的学习平台,不断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了这一经验做法的主要成效。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项目化管理
  2009年以来,上虞市通过精细化设计、科学化安排,把宏观的、抽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转化为一个个具体、有形、可操作的项目。目前,已立项实施了六期共400多个项目,形成了短信红段子大赛、“农民之声”镇村广播自办节目等创新品牌,受到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
打造“大手拉小手”品牌
  金华市金东区从“小、细、微、实”四方面入手,以青少年为实施主体,深化“春泥计划”活动,借助军人精神培育细节光辉,传承创新本土文化精神,全面开展“大手拉小手、精神共富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根百姓、扎根民间、扎根儿童、扎根心灵。
打造“最美之城”
  2012年以来,衢州市组织开展了“最美衢州人”首届十大人物评选、寻找身边“最美衢州人”等活动,涌现出“最美警察”、“最美大学生”、“最美一家人”等道德楷模。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都对衢州“最美事迹”予以批示肯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最美衢州人”。
“唱响定海”大型文化活动
  近年来,舟山市定海区连续推出“全民K歌赛”、“魅力网格才艺PK大赛”、“海洋世纪风才艺大PK”、“海洋之韵综艺PK”系列活动,凸显“本土性、草根性、全民性、互动性”特色,探索出一条基层文化活动发展途径。该活动获得了首届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奖、浙江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创建农民学习会馆
  2009年起,台州黄岩区积极推广创建农民学习会馆125家,实现全区所有中心村居全覆盖,打造集学习、文化、交流、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性管理平台。该创新项目获得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批示肯定,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对此作出多篇专题报道。
“微天台”服务“大民生”
  2011年以来,天台县探索搭建“微天台”公务平台,分微新闻、微聚焦、微建议、微服务、微话题、微发布等版块。目前已有120余个实名认证微博账号,搭建起天台微博群,形成了“微系列”服务体系,开辟了服务民生新渠道,获得了省委有关领导的批示肯定。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五学模式”
  近年来,仙居县探索建立“全员轮学、现场教学、结对互学、群组共学、定向帮学”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新途径,形成了“领导带全员梯型学习模式”,获得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批示肯定,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媒体广泛关注。
汤公与莎翁的“穿越牵手”
  2009年以来,遂昌立足于本土独特的汤显祖文化资源,与英国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夫德市开展文化交流合作,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新华社伦敦分社、英国BBC电视台等对此专访,人民网、《文汇报》、《中国文化报》等从不同侧面报道“汤显祖”出国。
广播电视进渔船
  2010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广播电视进渔船”试点工程,目前已为8000余艘渔船安装设备,让渔民在远洋收看收听到47套国内电视和50套广播节目。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此作出批示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作出相关报道。
农村出版物发行小连锁
  2009年以来,我省新闻出版部门利用新华书店的品牌影响,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撑,探索具有长效机制和普遍适用性的农村出版物发行新模式、新渠道。新闻出版总署和省委领导充分肯定“小连锁”工程建设的积极成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先后作出相关报道。
浙报集团“佳友民情快车”
  2011年7月起,《浙江日报》推出“佳友民情快车”栏目,从普通群众生产生活入手,刊发180多组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解决了40多万群众各种难题,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得到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肯定,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和表扬。
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
  2012年7月起,浙江卫视制作、播出《中国好声音》节目,受到全国观众热烈欢迎,并在推出音乐新人新作、促进本国音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良好效果。该节目吸引了来自全国150余家媒体的跟踪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先后刊文表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