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新青年 正文

七旬师太二十四年收养七名女弃婴 大爱撑起特殊的家

2013年04月11日 10:56:4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石帆街道大界村有一座普明寺,寺庙里惟一的师太叫寂慧,她在24年时间里先后捡回7名女弃婴,含辛茹苦攒钱为她们治病,抚养她们长大。这些年,师太上山垦荒种菜,租了寺庙周边十几亩田种粮,养了鸡鸭鹅,省吃俭用,用大爱撑起这个特殊的家。

  幽静寺庙里有一个温暖的家

  普明寺背靠翠绿青山,是一个幽静的处所。20多年来,这里除了余音袅袅的诵经声外,还多了孩子们的啼哭和欢笑声。4月9日,经路人指点,记者找到了普明寺。在寺庙门前,一位老爷爷正挑着一担柴,吃力地迈进寺庙侧院。

  “舅舅回来了!”这时,一个小姑娘牵着一条狗,欢笑着从寺庙里飞奔而出,帮老爷爷将柴担放下。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告诉记者,她叫叶三斤,今年13岁,在附近一所小学读五年级。

  “你猜我为什么叫三斤?”小姑娘问。

  “一定是你出生时体重才三斤吧?”

  “才不是,是阿太捡到我时发现我体重才两斤多,她希望我快快长到三斤,体重增加了,就表示我能活下来了。”三斤说。被三斤称为“舅舅”的老爷爷叫叶夯夯,是师太的同胞弟弟,今年61岁。

  叶夯夯告诉记者,他们姐弟来自金华,姐姐年轻时因感情受挫皈依佛门。20多年前,她来到普明寺,长居于此。而叶夯夯只是偶尔过来帮这个特殊的家干些重体力活。

  叶夯夯说,24年前的那个冬天,师太原本清静的生活状态被彻底改变。一个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弃婴,成了她收养的第一个孩子。数月后,又有人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婴扔在寺庙门口。此后,师太又收养了5名弃婴,全是女孩。除一人因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夭折外,其余6人都已茁壮成长。最大的两个已有24岁,最小的11岁。而对这位特殊的一家之长,孩子们都亲昵地唤她“阿太”,称叶夯夯为“舅舅”。

  家住附近的村妇叶彩玉说,这些孩子虽然生活清苦,但受到的呵护不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少,因为她们有一个温暖的家。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曲折的故事

  “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是你抚养我长大,陪我说第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家,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叶三斤的歌声令听者落泪。

  三斤说,这首歌是大姐、二姐教她们唱的,大姐很小的时候,阿太就攒钱给她做了心脏手术,痊愈后送她去上学。现在,大姐大学毕业在义乌一家银行工作,去年还将二姐带过去做清洁工。

  师太说,老二叶乐薇患有白化病,小时候体质很差,又因为自卑不大愿意出门,因此没读过几年书。现在,在众姐妹的鼓励下,她终于走出与世隔绝的生活,融入社会,大家都替她高兴。参加工作以来,老大、老二将工资都攒起来寄回寺庙,帮助师太一起抚养妹妹们。

  提起老三叶妙芳,师太黯然神伤,不愿多说。叶夯夯说,自抱养老三以来,师太为这个患重度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操碎了心。老三之后,师太又收养了扔在寺庙门口的老四、老五、老六。老六是早产儿,才两斤多重,老五刚出生就被父母丢弃,连胞衣、脐带都没除。

  师太没日没夜地照顾她们,自己常年素食,但为了给孩子们增加营养,她在寺庙周边的空地上养了许多鸡鸭鹅,下蛋给孩子们吃。

  11年前那个春天,师太攒够了给老三做心脏修补术的费用,决定带老三去温州育英儿童医院。可她走了,寺庙里这么多小孩怎么办?于是,师太打电话给弟弟,让他来寺庙住一阵子。

  叶夯夯来寺庙的次日凌晨,刚起床,就听见门口传来啼哭声,出门一看,门口又有一个女婴,嘴唇、手指甲、脚趾甲全是青紫色的,一看就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医院照顾老三的师太听说后,鼻子一酸:“这可如何是好?但扔到庙门口了,总不能不捡过来吧。”就这样,老七叶静也来到了师太身边。

  遗憾的是,老三在上手术台前不治身亡。经此打击,师太一下子苍老了。老七病情也很严重,刚抱来时奄奄一息,哭几声就喘不过气来。师太雇人养了几年,再将她接回庙里悉心照料。去年,在好心人的帮忙下,师太凑足了20多万元,送老七到温州育英儿童医院做了心脏修补手术。目前,老七身体基本痊愈,还会帮师太赶鹅。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乐清网 作者:记者 叶萌 编辑:孙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