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美、培育美、提升美 |
随着杭州“城市东扩、沿江开发”战略实施,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了“钱塘江时代”,这有力推进了江干区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构建“美丽江干”步伐。 近几年,我们在努力让人们有更多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贴心的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坚持在道德建设中传播美,在城市化推进中培育美,在文化服务中提升美,构建“人际之间和谐”的“美丽江干”,取得一定实效。五年来,成功创建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浙江省文明示范城区、省级生态区、省文化先进区。 在道德建设中传播美 成熟的社会道德体系,是“美丽”精神内涵的外延和内展。构建成熟的社会道德体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不断创新思想道德建设载体,并形成长效机制。 我们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为主题,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和文明单位,广泛搭建了传播真、善、美的新平台——“道德讲堂”150多个。“道德讲堂”按照布置规范化、流程仪式化、对象分众化、队伍社会化、形式多样化、时间经常化、台账格式化的统一标准建设,每个讲堂每月开展活动不少于1次,积极传播群众身边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真善美。 “道德讲堂”摒弃简单灌输的枯燥说教形式,根据参与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唱道德歌曲、看道德短片、讲道德故事、颂道德经典、谈道德感悟、送道德寄语等寓教于乐的传播流程,使“道德讲堂”变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增强了观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感。如景新社区“道德讲堂”结合“一社一品”书画特色,自行设计制作道德寄语小礼品,送给每个参与的居民,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享受。丁桥镇明珠社区,懂音乐的居民作词作曲,创作宣传邻里美德的《美邻之歌》,在社区“道德讲堂”传唱。让参与群众在互动中感受美、体验美、接受美。平民英雄吴斌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热烈的反响,“道德讲堂”敏感地抓住这一“最美”典型事例,在一些社区用情景再现、短剧、小品等模式,进行深入浅出的宣传、讨论,创新的传播手段,使英雄的故事更具感染力,在人们的精神层面和内心深处产生美的共鸣,使美的传播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新的拓展。 道德美跟人人都有关,每个人既是接受者,也是传播者。我们坚持以群众自我教育为导向,找准美德传播与群众关注的契合点,让群众“唱主角”,将舞台交给群众。传播的主题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民生、文明、诚信”等12个杭州市“我们的价值观”主题活动关键词,按照“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理念,尽量把发生在群众身边、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群众关注度高的事件作为事例,让群众自己现身说法。丁桥镇后珠苑社区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小区内由于乱停车造成车位紧张,一位业主回家时,因小区已无法停车被保安拦在了外面。结果业主把车堵在小区门口,挡住了小区进出通道,被浙江电视台“1818黄金眼”栏目曝了光。社区抓住这一契机,以“如何解决停车难——从我做起”为主题举办了一场“道德讲堂”,邀请当事人和小区各界代表参与活动,进行对话,由于停车问题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参与对话的居民都深有体会,因而引起广泛共鸣,对有序停车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在参与中实现了自我教育,传播了美。 宣传教育是传播,身体力行更是传播,知行合一的传播方式是一种完美的组合。我们将“道德讲堂”的平台传播与“感动江干——十佳道德模范”、“最美江干人”评选、文化志愿服务、“一社一品”社区文化品牌建设、学雷锋活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我们的节日”、“讲文明,树新风”等美德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持续开展了“文明大行动”、祭英烈、邻居节、“公民爱心日”、“做一个有道德的江干人”、“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等实践活动,设立“学雷锋活动流动岗”,开展“江干好人”的发现、挖掘、宣传、推荐活动。引导居民群众亲身体验美德,并用自己的美德行为影响、带动身边人,用行动传播美。 “道德讲堂”从群众中汲取精华,获得力量,又把美的种子播撒到群众中去,取得了明显成效,江干涌现了大批美丽的人、美丽的事。杨峥君、李东华、高水华、蒋金海、钱荣生等5人获得杭州市平民英雄称号,桑吕敏妮、马友生等2人荣获杭州市“平民英雄”提名奖,“新时代的赤脚医生”李东华的事迹通过中央电视台在全国播出,形成了美丽的江干现象。 在城市化推进中培育美 费孝通先生在谈到人类文明时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其中的“各美其美”与“美人之美”其实就是融合各种不同的美,培育新的美。江干区近年来在建设美丽杭州的过程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城市改造,在城市化推进中,居民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的新市民纷至沓来。建设“美丽江干”,需要推进新老市民的大融合,积极培育美丽风景,和谐实现新市民与老市民的“美美与共”。 “美丽江干”,从字面上看,首先环境要美丽,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撤村建居、拆旧建新可以重新规划、美化城区,另一方面大拆迁、大建设又催生许多工地和建筑垃圾,一定程度上毁坏绿化草坪、造成环境污染。这其中除了工程影响的客观因素之外,人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素养是最主要的原因。为了使人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素养与城市化推进、与城区环境建设保持同步,全力建设硬件与软件都达标的“美丽江干”,我们在杭州市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江干区打造“最清洁江干”和创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的基础上,连续多年坚持组织开展“万人清洁大行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市、区两级清洁示范点评比活动,2013年更是推出“清洁街镇评选”新载体,重点从街巷卫生、动态保洁、垃圾分类、楼道整洁、公共绿化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检查,督促相关街镇和职能部门加强城区环境建设,倡导市民革除陈规陋习,崇尚绿色环保,讲究文明生活。同时在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努力使城乡环境变得整洁有序。 城市化推进中,变农村为社区不难,变农民为市民却不易。比如丧事大操大办的陋习,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在公寓小区里设道场、做佛事,放鞭炮、烧纸钱的情况还是有的。为了彻底消除这种陋习,我们首先从解决思想源头上着眼。在丁桥镇,深入挖掘二十四孝中的“丁兰刻木事亲”典故,依托“道德讲堂”等平台,以孝文化为主题,通过开座谈会、演小品剧、挖孝敬典型等形式,在撤村建居社区深入反复地宣传厚养薄葬理念,提倡生前孝敬,反对死后攀比。在四季青街道,从解决居民实际困难入手,在江锦等撤村建居社区成立婚丧喜事互助队,主动上门,为操办婚丧喜事的居民提供免费服务,帮助迎来送往、烧菜做饭、安抚劝慰,同时宣传婚丧简办主张,使居民在实际操办中感受简约办事的好处,心悦诚服地接受文明理念。江干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既是建设美丽江干的主要力量,也是在建设过程中接受文明洗礼的主要对象,我们通过他们自发组织的互助组织——“草根之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和道德建设活动,播撒美的种子,培育美丽风景,打造外来新杭州人自身美丽建设的绝好平台。 志愿服务是体现人类心灵美的崇高行为。我们积极把“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志愿服务精神引入到美丽江干建设中来。全区组建起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公共场所、交通路口、公交车站设立文明劝导服务岗,对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寓情于理的善意劝导。一些街道、镇成立了志愿服务应急小分队,以青年团员、青年工作者为主体,哪里有突发事件或紧急求助,应急小分队就立即奔赴到哪里。2013年4、5月份,九堡镇新江花园社区发生公寓电梯停运事故,为了帮助住在高层、上下困难的居民,志愿服务应急小分队立即行动起来,深入各个单元楼道,替高层居民运送蔬菜食物,背负行动不便的老弱住户上下楼梯、逐层清运生活垃圾等,书写了一幅幅感人至深、充满人情的美丽画卷。在社区成立文化志愿服务中心,把平时活跃在社区、广场的群众文化体育骨干组织起来,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提供文化志愿服务。广泛招募文明道德志愿宣讲员,以各社区、村、机关以及文明单位的“道德讲堂”为平台,就近招募、选聘道德模范、先进典型或者具备宣讲特长的居民,担任文明道德宣讲员,通过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形式,时时处处培育美的景观。 在文化服务中提升美 文化是“美丽江干”的灵魂。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美丽江干”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更加自觉、更加努力地改善文化民生,坚持文化服务惠民,坚持文化服务乐民,坚持文化服务育民,通过文化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坚持文化服务惠民。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从文化发展中获得看得见、用得到的实惠。我们投入近5亿元,建成使用区体育中心、区文化中心,推进九堡、丁桥、艮北3个片区级文体中心建设,累计新(改)建全民健身场所240余处,创建社区(村)“钱塘书香”示范、达标图书阅览室49处。加强撤村建居、新建小区及创建省、市先进单位的文体设施配套建设,基层文体设施网络不断健全。 坚持文化服务乐民。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让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多年以来,我们以丰富和活跃社区居民“家门口”的文化生活为目标,以打响“一社一品”、做靓“一社多品”社区文化品牌为抓手,全面实施品牌文化战略,目前,130个余社区都有叫得响的社区文化品牌。我们还坚持举办元宵灯会、“钱塘之韵”文化艺术节、首届浙江省合唱节、“中国夏衍电影周”等大型活动,五年来累计举办文体活动12000余场、放映电影6000余场,随着各类文化活动进一步向基层辐射,江干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在悄然地发生变化,星罗棋布于各村社的各类文化团体活动,成了居民提升素质、展示才华的好去处。满园春色中,处处可见美丽动人的奇葩。书画、集邮、茶艺、摄影、声乐、舞蹈、太极、腰鼓……种类齐全的文化活动项目让居民们各取所需、各得其乐,有效增强了道德自觉性,进而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 文化服务育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求知、求美、求乐已成为人们的时代新声,基层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正从被动接受向自觉要求转变,这种转变如钱江潮水,势不可当,而政府履行文化服务的职能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必须有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来补充,文化志愿者正是强大的补充力量。近年来,我们以“文化志愿服务年”活动为载体,坚持规范化管理、经常化储备、专业化培训、常态化服务、项目化配置、社会化运作,使全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体制不断完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不断丰富、文化志愿服务成果广泛共享。我们按照有牌子、有场地、有制度、有项目等“十个有”要求,以江锦社区文化志愿服务中心为试点,逐步在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挂牌成立“文化志愿服务中心”,着力打造定时、定点的常规化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全区130多个社区(村)均初步建立了文化志愿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文化志愿者已达3000多人,成为推动我区基层文化发展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引导人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提升了精神境界。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中共江干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
来源:杭州网 作者:郑桂岚 编辑:瞿云微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