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问民生 冷暖总关情 |
2月9日,在杭州延安路天桥上,人们小心翼翼行走在积雪的桥面上,稍不留神就会跌倒,幸好环卫工人及时铺设草垫,方便行人通行。 遂昌保卫高山百合 今天上午7时,遂昌县柘岱口乡五星村已是银装素裹。百合种植户张伟权和赖春良来到了基地,蹲在田埂边小心翼翼地扒开厚厚的积雪,稻草覆盖下的百合苗正在舒心地“睡觉”。 “多亏了乡里发来降温信息,并帮助我们及时采取防冻措施,百合苗有救了。”张伟权长长地松了口气。 张伟权手机还保存着昨天乡农技员通过农民信箱发来的信息:“夜里有雨夹雪,注意农作物防寒防冻。” “基地里百合刚刚抽出了新苗,这个时候遇到冰雪,轻则影响产量,重则植株直接冻死。天马上要黑了,怎么办啊!”张伟权当时脑子一片空白。 情急之中,张伟权向乡党委书记叶松华求助。“别急,我和农技干部就在村里,我们马上过来。”叶松华正在村里走访农户,他一挂断电话,就带着乡农技员直奔基地。 “发动全乡干部群众,一定要保住百合苗。”看着绿油油的新苗,叶松华说。百合是柘岱口乡新兴主导产业,去年种植面积共有300亩,占了全乡农民收入的50%。 “大苗需用薄膜、稻草覆盖;如积雪深,覆盖物会压坏嫩苗,小苗喷植物防冻液效果好。”乡农技干部张平法和潘郑云马上做出了方案。 望着偌大的基地,张伟权紧皱眉头,“这么大面积,人手不够,短时间里到哪里收集这么多的稻草啊!” 叶松华通过电话组织干部分头行动。“村干部在村里的,我都去叫来。”五星村村支书赖金根也主动请缨。 没有大量植物防冻液,干部黄其建连夜下山,敲开了农资店的门;“我家有薄膜,我都贡献出来。”村民赖春良从家里运来了自己备用的薄膜;“有没有稻草,赶快借用下。”村委会主任袁礼荣开着拖拉机挨家挨户地敲门,乡干部成了搬运工。 昨晚8时,寒风刺骨,这时,下起雨来,不时夹杂着雪子砸在干部群众的脸上。 “快快快,那边50亩,这边40亩都是早先种下去的,尽管盖上去就好。”看着越下越大的雪,张伟权着急地叫着。 “接着,拿稳了。”……乡、村干部和十几位村民一道,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山里黑乎乎的,依靠着拖拉机车灯的一束亮光,拉开了一场百合“保卫战”。 冒出的汗水瞬间结成了白色的冰凌,挂在额头,干部们没有顾得上歇一歇,擦一擦。昨晚11时,300亩百合苗全部完成防冻计划。 建德干部进村入户 “老胡,新年好!下雪了,你家的鸡棚牢不牢,需不需要我们帮忙加固?”今天一大早,建德市下涯镇联村干部刘志权,就冒着风雪来到金洲村村民胡国良的家门口,一进门就嘘寒问暖。 “这么冷的天,你们还赶过来。”把刘志权迎进屋,胡国良激动不已。他家养了一万多只鸡,前两天得知要降温后,他自己提前就开始做养鸡棚的加固和防冻准备。刘志权认真查看鸡棚,见没什么需要帮忙的,又向其他村民家奔去。和他一样,下涯镇的18名联村干部今天均放弃休息,分两路与村干部一道逐户走访,到傍晚17时,共走访养鸡大户95户,一边宣传防冻常识,一边了解农户们的保暖情况。 和下涯镇干部一样,莲花镇的镇村干部也没有闲着,他们来到位于莲花村的九仙铁皮石斛生产基地,看到不少村民正在对大棚除险加固,就立即一起忙活起来。风雪中,干部群众团结协作,不到1个小时就把大棚全部加固好。 “谢谢你们帮忙。”基地负责人许建茹感激地说。正当他想邀请镇村干部去家里喝杯开水时,大家挥了挥手就朝其他农户家走去了。 据了解,今天虽然是休息天,但是建德各乡镇(街道)党员干部都坚守岗位,除值班人员留守外,其他干部或走进农户查看雪情,或赴孤寡、困难群众家中慰问,尽量减少雨雪对村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义乌通宵抢修水管 今天上午,义乌东清溪(大通路段)源水管道的抢修现场,雪花漫天飞舞。身着抢修服,脚蹬雨鞋、头戴安全帽的陈礼赋站在自来水管旁,正与工友们一起使劲地拧着螺母。 由于长时间蹲在刺骨的泥水里,陈礼赋的脚有些不听使唤了,加上管道内的水不住地喷射出来,洒在脸上,让他睁不开眼。他一边拧着螺栓,一边不停地用手扶头盔,抢修工作异常艰难! “安装自来水管,最怕刮风雨雪天,最怕深夜出活。”项目施工负责人王井林说。这不,为了抢修这根水管,王井林带领23名工作人员,从昨天上午7时开始安装,搞了一个通宵,还没有完成。现在雪下得大,更是增加了工作难度。但这根水管如果不接通,将影响义乌城区供水。 昨天上午7时,抢修工作开始进行,不料遇上了这下雪天。风,冷飕飕的。“大雪下抢修自来水管,那个才叫辛苦。”站在水中忙活着的工作人员瑟瑟发抖,风一吹,衣服湿透的身上更是刺骨的冷。王井林说,“手一直在活动倒不冷,关键是脚冻得不行,因为水管内的水要喷射出来,裤子从裤腰往下全湿了。” 今天下午2时,经过安装工人的努力,东清溪源水管道终于恢复供水。 龙游大棚清积雪 今天虽是周末,龙游各地还是积极行动起来,做好防雪灾准备。 一大早,龙游县湖镇镇七都村龙游纯蓝蔬菜基地,头戴笠帽,身披雨衣,踩着三轮车,30多名工人在镇干部的带领下,运来了人字梯、木桩、铁丝和自制耙雪杆。一下地,他们就忙着清除大棚顶部厚厚的积雪。“防雪压用的毛竹支架早就用铁丝一一固定在棚顶上,现在放一放也不用多少人手。”合作社负责人江炳祥说,110个单体大棚1000多个支架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全部架起。一年前,一夜之间,倒了20个大棚,江炳祥吃尽了雪灾的苦头,他说,今年不怕了,这么多好人跑来帮忙。 “青椒秧在栽种时一定要把新长出的小椒摘尽。”“嗯。”“大雪过后,马上要栽种杭椒、衢椒和黄皮尖椒,接下去,还要种60亩龙游本地土芹菜。”棚外,雪势不减,棚内,暖意融融。江炳祥现场向县农技推广中心蔬菜专家刘卫华讨教大棚种植的当下事宜。 从早上起,纷纷扬扬的大雪一直下个不停,这让詹家镇坑头村蔬菜种植大户王正伟坐不住了。 “每隔3米用一根铁丝加固,每个单体棚用25根铁丝,现在大棚积雪在3厘米以上,大部分能自动滑落了。”县农业局副局长胡作明和农技人员刘伟华刚一下车,就开始传授大棚防雪压技术。 摇一摇钢架大棚,拽一拽加固铁丝,60多个大棚,四个多小时,王正伟和农业干部愣是一口气检查了个遍。有了铁丝连接肩架,利用三角受力,即使积雪重压也不会使肩架外倾而塌棚。去年除夕前,一场大雪压垮了32个大棚,损失了40多万元,回想起来,王正伟仍心有余悸,如今有了防雪新招,他放心多了。 杭州雪夜送温暖本报杭州2月9日讯(记者张丽通讯员余刚)晚上7时许,杭州市救助站业务科科长李耀进和同事们冒着大雪,又开始上街巡查,他们的车里装满了棉大衣等保暖用品和面包、方便面等食物。 “了解到这几天是雨雪天气,会大幅降温,我们昨天就上街对流浪人员进行劝说,希望他们能跟我们去救助站。”李耀进介绍,由于一些流浪人员不愿意去救助站,所以降温的这段时间,无论是否节假日,他们基本每天都会进行街面巡查。 省民政厅救灾处处长蔡国华表示,我省目前设有救灾安置点180多个,能安置人口150万人,常年备有棉被、方便面等救灾物资。 西湖雨披送游客 “来,穿一件雨披,别冻感冒了。”下午3时,忙着用相机记录西湖雪景的游客张龙,收到了志愿者递来的一次性雨披。 今天,一场如约而至的大雪让西湖银装素裹,西湖景区“微笑亭”的志愿者们,也因此更添一份忙碌。看到不少游客打伞游览不方便,志愿者特地准备一批一次性雨披送给他们。在一公园“微笑亭”服务的志愿者陆师傅说:“给游客们带去一点方便,特别是小朋友,拿到雨披都特别高兴。” 杭州假日旅游志愿服务总队有关负责人朱鸿介绍说,今天西湖景区有六个点提供这样的便民服务,仅一公园“微笑亭”,就送出200多件一次性雨披。 江山流浪汉回家本报江山2月9日电(记者杨振华市委报道组郑积亮余静轲)今天下午1时半左右,在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中历经了5个多小时的寻访后,江山市公安局峡口派出所民警终于将一名流浪男子送回家中。 这名20岁左右的流浪男子,无法用语言沟通,且有智力障碍。民警巡逻发现后将其带回派出所,并联系进行辨认。 当峡口派出所副所长林春明带着男子走到其亲戚祝月青家门口时,看到走失数日的侄子,祝月青一家喜出望外,立即联系男子父亲前来。“谢谢江山的民警同志,大雪天我们都正在担心呢!” |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廖小清 通讯员 程建全 童燕 编辑: 王健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