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30年编上千竹篮赠乡邻“只要说声谢谢就开心” |
浙江在线02月27日讯 在独山港区丰荡村有这样一位退休老教师,30多年来,他一直手工编织各种竹篮等编织品,免费赠送给周边邻居,睦邻结友。昨天上午,记者在丰荡村见到了这位巧手老师——金纪泉,他向大家展示了正在编织中的各种塑料菜篮子。 今年已经82岁高龄的金老师满头白发,但是身板显得很硬朗。“身上就有点小毛病,没什么大问题,眼睛有点花,现在编篮子要戴上老花镜了。”刚从外面散步回来的金老师跟记者聊起了30年来编篮子送人的始末。 原来,金老师从小父母离世,艰苦的寄养生活造就了他的自力更生和心灵手巧,各种女红都会一点。“我年轻时就会做一些针线活,会纳鞋底,会织毛衣,现在身上穿的这几件也是自己织的。”金老师告诉记者,织毛衣是他学习编织的一个开始。 上世纪60年代,毛线是凭票供应的稀缺物品。当时,金老师的老伴抽签分到了生产队里发的1斤毛线票,但由于生产队里有人反对,原本已经到手的毛线却又黄掉了。这件事情深深刺激了金老师,他暗下决心,等以后有了毛线,一定要自己编织。从那之后,金老师就开始尝试着用湖羊毛来学编织。 3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金老师收到了一个别人赠送的竹篮,精美的制作工艺让他萌发了自己动手编织的念头。他说:“我对编织一直都很有兴趣,自己琢磨研究,慢慢就会做了,而且越做越好。”如今,编篮子已经成为金老师生活的一部分,每天除了做家务和到家附近走走活动一下筋骨,剩下的时间他都用来编篮子,大概每2天就能编成1个。记者看到,金老师编的篮子形状各异,圆的、方的、四角的,做工仔细,结实耐用。 据了解,金老师制作篮子的原料主要有包装带、细钢筋、竹片等,基本上制作一个普通竹篮的成本在3元左右。“以前一般都是用竹片编织竹篮,后来竹子不容易找了,就改用包装带了。”金老师从储物间里搬出了他平日编织篮子的材料、工具,一一向记者介绍,“主要的原材料包装带是我去村里的玩具厂要来的,都是他们不要的废品,其他一些材料是我自己买的,我烟酒不沾,买点这个也就相当于一包香烟钱。” 记者了解到,金老师手工制作的这些篮子由于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在农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因此深受周边村民喜爱。30多年来,金老师总共送出了上千个自己编的篮子,不论是自家亲戚,还是与他共事过的老同事、周边的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收到过金老师送的编织品。村民全金珠对记者说:“金老师的竹篮编得很好,他都免费送给我们,有时候我们也拿材料给他,让他帮我们做。”也有不少人因为喜欢主动要求购买的,但都被金老师拒绝了。他总说:“竹篮做好之后,我是送给人家,人家只要说声‘谢谢’,我就很开心,钱我是不要的。” 金老师告诉记者,他年轻的时候家境比较贫困,靠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师范学校,毕业后进入当地的中小学任教。现在年纪大了,衣食无忧,退休在家做做自己喜爱的手工艺品,晚年生活很惬意。“我做做篮子,送送人,一方面活动活动手脚,一方面自己心里也开心。”金老师说,只要自己还做得动,只要有人需要,他就一直会坚持编织,这比长期使用塑料袋更划算,也更环保。 |
来源: 嘉兴在线 作者: 编辑: 陈晨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