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心动网事 > 尊老爱幼 正文

杭外15个高二学生支教云南 写就一本有爱的书

2014年04月17日 08:34:2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04月17日讯 2013年暑假,杭州外国语学校15位高二学生,前往云南山村一个小学支教15天,这段支教经历被孩子们写成一本10万字的书《洋芋花和夏天——云南烂泥箐支教纪事》,这本书4月20日将在新华书店等上架销售,全部5000册书的售书款项,扣除出版成本后,将设立洋芋花支教基金,用作未来去云南贫困学校支教的支出。

  为什么书名里有个洋芋花

  书里能看出端倪

  杭外学生自发去云南丽江支教,已经连续3年。每年15个学生,学生自发组织、自愿报名,通过宁波慈溪一家公益组织牵线。烂泥箐中学,杭外学生们还是第一次去。2013年第三期支教,由杭外高二学生沈天章主要负责策划,支教时间为2013年7月,学生们自行承担全部旅费。“包括机票在内,每个人大约要花掉6千元。”沈天章说。

  我读到其中的几个小故事,胃会小小痉挛,眼眶有些湿润。虽然有些描述和人名因为突兀,读者会有些弄不明白,不过,作者们毕竟只有17岁。

  记者读完全书后,在此小小摘取书中部分段落跟读者共享,看完这一段还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孩子支教的故事和心情:

  他是初一的学生,个子和我一般高,皮肤在太阳下晒得很黑,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身子歪歪扭扭的,一笔一画写在黑板上的名字却很有气势——沙英雄。

  “……那么学费呢?”

  英雄说:“……很困难,恐怕要爸妈东拼西凑地去借……低保?我们没有低保的,村子里只有那些有关系的人才申请得到……”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很平静,可能只是很多次从大人那里听到过,并不理解话背后的心酸。他淡淡地注视着火塘,有种和年龄不相符合的成熟。

  听孩子们说,他们一整年里,只有每逢节日才能吃到肉,平日连新鲜蔬菜水果也很少吃,有的只是洋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啃着洋芋。

  ……

  英雄怕我们饿,就先从炭灰里翻出一个烤得黑乎乎的洋芋,在地上敲了敲,动作娴熟地剥下半块皮,露出金黄的颜色。他把剥好的洋芋递给我们,自己却啃着焦黑的洋芋皮,他露齿而笑的时候,牙也是黑乎乎的:“你们那里的人可能不喜欢吃洋芋的皮,我们很喜欢,脆脆的,特别香。”

  烂泥箐的山民们,常年以土豆为主要食品,夏日,那里有漫山遍野的洋芋花,这就是《洋芋花和夏天——云南烂泥箐支教纪事》书名的由来。

  4位男子汉

  负责11位女生的安全

  从书中看,学生们的分工很明确。

  上生物课的老师是虞凯杨,他会在黑板上画长长的生物进化示意图,讲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诞生、各个不同的世纪,从鱼类到哺乳动物的进化,从猿到人;英语课的老师是毛妮,她告诉孩子,学习英语,还有“音标”这回事儿;数学是江莉君负责;最礼貌懂事的陈钊铭则是数学、科学和体育老师……15位高二生,负责从五年级到高一、约120个烂泥箐学生的暑期班教学。

  高二学生沈天章是此次支教的策划和摄影,还负责为本书的出版拉赞助。

  4位男生还要特别负责11位女生的安全。书中第十章曾这样写到:

  在烂泥箐,五六岁的小孩子都能喝酒,有一天晚上停电,杭外学生们在蜡烛中批改作业,两个摇摇晃晃的醉酒男纠缠着请他们喝酒:“女孩子闻一闻酒气也是好的……”醉男还神色暧昧地问女生:“你是不是讨厌我?”

  沈天章马上打电话给当地学校的沙老师,告诉女生:“大家上楼回寝室里去,锁上门,谁敲门都不要开。别害怕,我们会稳住他们的。”

  “其实沈天章身子很瘦,也不高。当时,他站在门口的风里,空空荡荡的。”同学郭宇说。

  这里的孩子是属于诗的

  我想说我爱他们

  因为这次支教,杭外的高二学生们心底某处的柔软显然被触动到了,比如梁昊回杭后,曾把QQ签名改成:“从云南回来以后,眼泪都变得很不值钱,看见电视上的纪录片也会哭。”

  “我们得到的,比烂泥箐的学生更多,”高二学生们几乎都表达了这个观点,“生长在东部城市杭州,以前并不能切身体会西部一些偏远学校中孩子们的不容易,经历此次支教,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会更客观。”

  为本书写序的杭外副校长夏谷鸣微笑说:“不论支教、出书、被采访还是接受中肯的评价,都是学生们美好的生命体验——这是他们为踏上社会提前做的准备工作,相比其他学生,他们会拥有更充分的人生铺垫。”

  为了孩子们设立基金会的理想能顺利进行,在此推销一下这本书,书很感人,部分文字也很不错,比如:“米兰·昆德拉说,所谓爱,就是一个人以一句话的形式,留在另一个人的诗化记忆里的一瞬间。是的,这里的孩子是属于诗的。虽然很矫情,我还是想说,我爱他们。”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杨晓政  编辑: 侯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