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三本残疾证 77岁患癌老人扛起四口之家
浙江在线08月22日讯 一家四口三本残疾证。8月21日,剡湖街道沙园村77岁的赵泸松见到记者时,说的第一句就是:没有国家对我们的照顾,我们一家四口早就活不下去了,我一直想入党,可惜年纪大了,人也得了重病,这个心愿只能等下辈子再来实现了。
因为积劳成疾,今年2月,老人被查出患了癌症,对这个贫病之家来说,真的是雪上加霜,但老人没有怨天尤人,只是深深地感恩社会。
三本残疾证,没有压垮坚强的老人
由于家庭困难,赵泸松到39岁才结婚。妻子是他的表妹,属于智力三级残疾。妻子不会干农活,有时还要骂别人,或者劈头盖脸骂赵泸松。对妻子的谩骂,赵泸松从来不计较,他说,她脑子有问题,已经够苦的了。
1975年,赵泸松的儿子赵千山出生,赵泸松心头乐开了花。可是,儿子四岁那年,有一次突然从石桥上摔了下去,造成右侧脑神经损伤,右边手脚无法行动自如,一到晚上还经常抽筋,每个月都需要吃药维持,鉴定为二级伤残。
生活没有给赵泸松退路,也不允许他自暴自弃,他只能面对这样的一个妻子和儿子,他要尽可能地营造一个相对幸福的家庭。对妻子,他从来都是好言相对;对儿子,他倾注了所有的父爱。这爱不仅是他赚钱给儿子买药治病,更在于一个个不眠之夜——许多个夜晚,他得注意儿子那边的动静,儿子抽筋时不断打滚,经常从床上滚到地上,他得第一时间赶过去照顾,以免儿子弄伤自己。
前两年,儿子也结婚了,媳妇是精神残疾。自此一个四口之家,有了三本残疾证。支撑一家四口的担子沉沉地压在赵泸松身上。
对赵泸松而言,唯一的一技之长就是做泥工。于是,他一边打理田地,一边打零工赚钱,用以还债和改善生活。以前赵泸松的家是泥房,一到暴雨天屋顶就会漏水。为让家人住得舒服些,债还清后,他每赚一点钱就都用在改善住房上。一百、两百,打工一赚到钱,赵泸松就积攒起来,去城里购买建材,然后自己回家修建老房。因为钱不够,他就像燕子筑巢似的一点点改善。多年过去了,泥墙面终于全部粉刷成了白墙,屋顶也修建了,还做起了简单的吊顶,家里的地面也变成了平整的水泥地。这些都靠赵泸松一个人修建,儿子行动不便,只能在一边打打下手。
“父亲六七十岁了还出去打工赚钱,前几年还自己种些粮食蔬菜。”赵千山说,为支撑这个家,父亲每天5点不到就起床干活了。在赵千山眼中,父亲就像一头老黄牛,白天要干活赚钱,晚上要照顾病残的他。
感恩社会,得了癌症的老人想入党
长期的艰辛,终于累垮了他,今年上半年赵泸松身体不适,去医院一查,竟然是前列腺癌。由于家庭贫困,赵泸松选择了回家吃药治疗。
“我这把年纪了,治与不治都是一个样,吃一点药就够了。”为省钱,赵泸松只配了一点药回家吃。家里一下子多了两个病人,一千多块的低保费哪够支付医疗费,赵泸松自己得省着用。
这几年,赵千山的病情有些反复,晚上抽筋的次数也在加剧,抽筋时打滚摔下床,弄得满身是伤。赵泸松不忍心看到儿子受这样的折磨,他必须保证儿子的医药费。
值得一提的是,贫穷的赵泸松在村里的口碑很好。村里修桥补路这样的公益事,总少不了赵泸松的身影。他说,我拿不出钱,但我有力气。村里有贫困人家的屋漏了墙裂了,赵泸松总是义务前去帮忙。“我父亲虽然穷,在村里人缘还是不错的。”赵千山说。
前段时间,因为一直下雨,赵泸松家的侧屋倒塌了。水泥砖买回来了,买钢筋水泥的钱却没法子筹,节骨眼上,村里一养猪户闻讯给他送来了钢筋水泥,帮助他重建家园。
前几天,几位得知赵泸松家境的好心人,特意从新昌赶来看望,给他们送来了温暖。
2005年评上低保户后,赵泸松一家一直领取着低保金。没有这笔钱,他们的日子寸步难行。
“这么多年,国家一直在照顾我,好心人也在帮助我。我心里一直有个想入党的心愿以报答社会,可惜年纪大了身体又有病。我知道这辈子是不行了,希望下辈子能实现。”赵泸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