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71岁老汉山林迷路6天5夜 多方协同搜救奇迹生还
搜救队发现了吴大爷
搜救队员在指挥中心商议营救计划
老人顽强的生命力让医护人员惊叹不已
8月21上午,仙居田市镇岩胡村村民吴大爷在该村后山走失,从当日下午开始其家人、朋友上百人四处寻找一直未果。
8月22日晚,台州救援队收到警方的援助请求后,加入了救援。26日下午,吴大爷被找到。
老人失踪135个小时后生还,不禁让人惊叹是“生命的奇迹”。
A
失踪
71岁老人独自上山
失去踪影
8月21日早上8点多,仙居县田市镇岩胡村村民吴大爷,穿着一件灰白色翻领汗衫、青色大裤衩,拖着拖鞋,拄着木棍,独自一人走上了村里的后山。出门前,他对老伴陈小仙说,自己要上山照看山林。
10点多,陈阿婆上山叫吴大爷回家吃午饭,但是遭到了吴大爷的拒绝,他执意要去自家责任田看看。陈阿婆再多说几句,吴大爷还拿起拐杖赶老伴回去。见此,陈阿婆只好先行下山。
到了下午1点,陈阿婆见吴大爷还未归家,随即再次上山寻找,但没找到人。
又过了两个小时,家中还是不见吴大爷归来。陈阿婆叫上孙女一起上山,但依然是无功而返。
“老爷子到底去哪了?”到了这个时候,家里人都开始着急了,因为吴大爷今年已经71岁了,患有轻微的老年痴呆症,左脚还有旧伤。
下午4点,当地村民和吴大爷的亲朋好友,共上百人上山互换搜寻,都没能发现老人的踪迹。
情急之下,吴大爷的家人只好报警。22日,仙居警方出动警犬上山搜寻,一直到当天下午5点半,还是一无所获。
B
搜救
救援队接到求援电话,加入搜救
22日傍晚,台州救援队队长方浙的手机响了,这是仙居警方打来请求协助的电话。在了解了大致的情况之后,方浙决定第二天早上6点前往田市搜救失踪老人。
当晚7点,赵志荣等几名队员前往岩胡村核实相关详细信息。随后,队员吴敏智开始制定搜索方案,徐明庆、周明分头制作相关地图,胡伟斌准备后勤物品。
23日,早上6点,多云,台州救援队组织16名队员携搜救犬杰克到达岩胡村。到达吴大爷家后,救援队跟家属进行情况了解,得知老人的精神不太正常,平时也有过类似情况。
随后,搜救人员在吴大爷家中建立临时指挥部并制定搜救计划,当地村民也积极加入到搜救队伍中。在老人家属的带领下,搜救队很快来到老人当初失联的地点。搜救队伍分3组进行第一轮搜索。上午10点半,搜救人员回到指挥部汇总搜索轨迹。
当天下午1点,仙居气温高达35℃,炎炎烈日中,救援队分为4个小组进行第二轮搜索。到了下午5点,发现了一片无法判断来源、有异味的区域。这一天的搜救行动持续到下午5点半。
24日早上6点,7名救援队队员携搜救犬杰克再次来到岩胡村。分为2组,重点排查确定的几个区域。当天下午同吴大爷的家属重新编成4个小组,对山脚的水渠和村边的溪滩进行搜索,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24日晚上10点多,台州救援队的第二次分析会还在队员们的激烈讨论中进行着。经过两天的搜寻,方浙觉得有必要调整思路了。
“我们加入搜救时,现场已经被严重破坏了,很难找出有价值的线索。加上这两天来连续中雨,气味痕迹消失殆尽,搜救犬也难以给出有价值的方向提示。”方浙说,有必要从全面收集信息入手了。
在汇总搜索信息及GPS轨迹之后,25日一早,队员周明、方灵威前往岩胡村了解详细情况,搜集信息。当晚,救援队根据掌握的信息探讨搜救计划。方浙说,就环境和时间而论,按权威的统计数据,生还概率已不足百分之一。
翻过了好几座山头,找到了老人
在接到台州救援队增援请求后,义乌救援协会的9名队员来了。26日早上7点,救援人员按照部署,扩大了搜索范围,对指定地点进行有效搜索。
中午12点40分,按照要求第一组由义乌救援队4人对村后的田地进行搜索,第二组由台州救援队和义乌救援队及家属共7人组成,按设定的山脊线进行搜索。
当天气温仍有30℃,搜救队员穿着严实,汗水直流。加上搜索的山林几乎是“野山”,杂草、灌木都窜得老高,除了砍刀开路,几乎无法通行。通过指挥部的远程方向指引,第二组按原计划继续向前搜索。
下午2点50分,搜救人员发现了吴大爷正仰面平躺在草丛上。老人的衣着完好,赤着脚,拐杖已不见了踪影,右腿皮肤被划出了一道道小伤口。
搜救队员近前贴耳呼唤,老人眼珠还能转动,喉结起伏声音微弱地回应:“你们来了,真是不好意思,让你们那么多人找我。”老人的神智时而清楚,时而恍惚,清醒时还能叫出自己儿子的名字。
随即,搜救队员对吴大爷进行少量补水,简单检查问询后通知120,此时临海救援队正好赶到,队员们和家属利用担架将吴大爷抬下山送上急救车。
搜寻到吴大爷的地方,海拔不高,几乎已到山脚,距离公路有100多米路。而距离他最开始失联的地点,竟隔了两三座山,搜救队员和家属都觉得这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地方,让人“无法想象”。
C
平安
老人生命体征平稳,预计一周后能康复出院
昨日上午9点,记者在仙居县人民医院的急诊科病房里见到了吴大爷。老人虽然戴着氧气机,比较虚弱,但看起来精神不错。陈阿婆对着记者连声说:“多亏了搜救队啊,谢谢他们,谢谢啊!”
“从昨晚到现在,喝了两碗粥了。”陈阿婆笑着说。
“刚被送到的时候,老人情况十分危急,可以说是到了生命的临界点。”急诊科副主任胡君杰说起了吴大爷的病情,“肾脏功能严重衰竭,几乎和尿毒症患者一样。”经过再次检查,胡君杰告诉记者,吴大爷的生命体征已经非常平稳,再休养上一周时间就能健康回家。
听说了吴大爷的“事迹”,不止病友和他们的家属,连医生护士都啧啧称奇。“吴大爷的生命力确实顽强。多亏了救援队,若是再晚一会送到,情况就不好说了。”胡君杰也感叹道。
“实在是没想到啊。”吴大爷的儿子吴卫明说,当时他在山下的指挥部里,听到对讲机里传来“人找到了”这句话时,第一反应是“该准备后事了”。再一听,不对!“叫120,还有气!”大家伙一下子就跑过去了,内心除了激动,还有庆幸。
D
知识
在野外迷失时,最好待在原地等待救援
“真的是生命的奇迹。听吴大爷的家属反映,老人的拐杖和拖鞋,老早就因为滑倒而丢失,加上腿脚不便,之后的几天都是靠爬的。”方浙感慨,搜寻过的山,最高的海拔也就300余米,面积也不大,但根据吴大爷家属最初的描述,吴大爷是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最初的搜寻范围有所局限。
方浙说,像这种情况等到搜救队加入时,不少人已经上山搜寻过了,如果是常规地点,那么不可能迟迟没有消息。“这次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经验教训。越是反常规的区域,越是需要关注。”
“多亏了这段时间每天下雨。”方浙说,山上没有水渠、池塘,若是没有这“及时雨”的补给,又没有食物,老人的情况无法想象。
“在山上迷失方向,最好减少体力的消耗,不要瞎转悠。如果没有把握能找到方向,最好待在原地等待救援。”方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