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可游泳河流的自我修养
整治之后的芦茨溪。
昨天上午,桐庐芦茨村的村书记傅初荣和村民们一起,又接待了一车来自上海的客人,这队客人会在芦茨住上几天。因为一溪碧水,今天的芦茨早已名声在外。
不久前,在全省“五水共治”“治污水”工作中,芦茨溪成为全省首批全流域可游泳的河段之一,这也是目前杭州申报的唯一一条入选河流。
昨天,杭州市“五水共治”现场会暨治水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在桐庐召开,通过现场组织参观芦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资源化等工作,给来自各区、县(市)的有关负责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治水课,并进行了经验交流与下步重点工作部署,以确保杭州治水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芦茨村的“自我修养准则”
芦茨村不大,十几二十分钟就能走完一圈。就是这么个小地方,却备受上海、浙江游客青睐。
每个走进芦茨的人,都会被当地的水惊讶:哇,这么清,太美了。到今年10月初,芦茨村已经接待了50多万游客,营业收入达到5100多万元。这在一个小村落,的确是个大成就。
村里常住人口1302人,旺季时候游客比村里居民多上几倍,这么多的生活污水怎么办?傅初荣书记介绍,村里每家每户都实现截污纳管,污水全部就地消化。在村口,一座大型的无动力厌氧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在这几年建设完成,在各种湿地植物的底下,生活污水正在慢慢过滤变清。所有农家乐里,全部建有污水预处理设施,层层过滤,现在,村里所有的生活污水都能实现达标排放。
在傅初荣书记和工作人员的手机上,最近还有了一个“秘密工具”。这是桐庐今年开发的APP“农村生活污水智能化管理平台”,每个农村污水处理点都在其中。移动互联网,也为芦茨溪的保护多了一种手段。
乱丢垃圾,常常是农村水质污染的一大因素,但在芦茨是没有的。每天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已成为村民的习惯,90%以上的村民了解垃圾分类。分类做得好的村民,会得到可以换取礼物的“奖励棒”,还会在村委公示栏和电子屏上公示,不但有利,更有“名气”。
这里的垃圾桶与众不同,除了我们常见的几种分类外,还有一些桶上写着“可堆肥”、“不可堆肥”,“可堆肥”桶打开一看,是吃不完的残羹冷炙、果蔬杂皮等垃圾。村边一座新的“垃圾资源化利用站”刚刚投入使用,可堆肥垃圾来到这里进行发酵处理,十几天后就摇身变成有机肥。
有了这些“自我修养准则”,芦茨溪的水质得到了保护。今年1到3月,芦茨溪水质达到II类标准,4月份起,水质达到并稳定在I类水标准。
杭州“清三河”初战告捷
芦茨是杭州治水的一个典型样本,从杭州市治水办获悉,截至今年9月,“清三河”治水工作初战告捷。
全市今年计划整治的71条垃圾河,已全面完成,整治长度459.85公里,累计投入资金3800余万元。计划整治193条黑臭河,已全面启动,完成69条,整治长度580.9公里,验收完成357.04公里。
城镇污水官网建设完成242.6公里,占年度任务数的121.3%。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今年计划的737个行政村均已完成图纸设计,其中650个村完成招标并开工。
全市已全面关停、搬迁或取缔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22家企业。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全面启动,完成377家企业,占年度任务数的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