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最新要闻 正文

民富境安法为本 “法治浙江”先行先试的探索与经验

2014-10-21 09:45:5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江南 编辑:王健

  让法治“根系”在基层越扎越深

  “30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给了103个单位、160个项目,‘撒胡椒面’式的投入太分散了!”“对科技含量高的服务业企业,应该在补助政策上多倾斜。”

  今年9月,温岭市举行了一场评价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的民主恳谈会。市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普通市民、专家学者等参会代表各抒己见,意见犀利。市财政局负责人当场表示,将汇总各方意见,建议修订完善扶持政策,让财政资金更好地“四两拨千斤”。

  温岭是“民主恳谈”这一基层民主形式的首创地,如今用民主恳谈来评价财政资金绩效,在全国也是头一次。

  近几年温岭所有部门预算逐步都向社会公开,“参与式预算”越来越深入民心。去年首次实行“部门预算票决制”,市农业林业局、科技局两个试点部门的预算,首次提交全体人大代表集中审议。有代表现场“开火”:“中央都要求削减‘三公’经费,农林局‘三公’经费预算不减反增30多万元,建议重新修编。”经过连夜修改,农林局“三公”经费预算减少了130多万元。修改后的两部门预算才被人大代表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

  随着民主恳谈、民情恳谈、村务公开、村务监督等制度全面推开,“法治浙江”在基层的“根系”越扎越深。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辉忠说,要让民主法治理念滋养和激活每一个社会“细胞”。

  金华市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86岁的洪佐云老人,对10年前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后陈村挂牌的场景,记忆犹新。当年后陈村是武义“上访第一村”,几任村干部因经济问题“落马”,干部召集村民会议每每骂声一片。这才“逼”出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成立。

  “过去村民怕干部做事,总怀疑村干部捞好处;现在一切都在阳光下,村民就怕干部不做事。”后陈村村支书陈忠武感慨地说,“村监会给群众一个明白,也还干部一个清白。”10年来,后陈村保持“四个零”的纪录:群众零上访,干部零违纪,群众零投诉,违规收入零入账。

  被称为“后陈经验”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在全省、全国推广,2010年写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一个村庄应急的“治村之计”,发展完善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一项制度设计。

  如今,浙江村村都有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便民服务中心,95%的村达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90%以上的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制度,全国或省级“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已有676个。

  农村村务决策由“少数人说了算”转向“村民当家作主”,城市社区重大事务则从“为民做主”变成“由民做主”。

  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有个“湖滨晴雨”工作室,聘请区域内“两代表一委员”、居民、企业员工、新杭州人等代表为“民情观察员”,搜集民情民意,回应居民诉求。杭州市出台“60岁以上老人公交乘车半价”的惠民政策、针对垃圾处理难题提出的“实名制”家庭垃圾分类办法等,都出自“民情观察员”的意见建议。通过民主协商,让居民烦心了多年的危旧房改善、自来水一户一表安装等民生难题一一得以解决。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