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心动网事 > 最新要闻 正文

从最"寒碜"县府大院走出来的最美公仆

2015-01-08 08:30:39  来源: 浙江新闻  作者:  编辑: 朱小燕

  接连几天,《浙江最“寒碜”县府大院,有没有吓到你?》和《浙江最“寒碜”县府大院隔壁,是最美校园》,让我们把几个县城的机关院子和学校看了个遍。

  很多网友在这里看到了满满的正能量:少一些面子工程,把钱用在更重要的民生工程上,这样的政府,百姓放心!

  也有网友问:怎么没有我们县?我们的县府院也是旧的,我们的学校也是簇新的。

  可还有一种不同的声音,是质疑——破旧一定代表廉洁吗?有“寒碜”大楼就一定会有干实事干部吗?

  我不敢做肯定的回答。

  但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干部是想为百姓、为地方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的,也是踏踏实实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的。

  面对他们,我们不妨少一丝讥讽,多一份理解;少一些抱怨,多一点支持。毕竟,他们的工作,和我们生活得更好的理想,紧紧相连。

  今天,选几个从最“寒碜”县府大院走出来的干部,想说的,还是那句话:我们期望的,并不是县委大院越破旧越好,而是干部和老百姓的那种距离感,越近越好。

  郎有金:53天走访1082户农户

  在一个乡镇当调研员,平时的工作是什么?

  建德大同镇调研员郎有金的答案是:走。

  今年58岁的他,从2012年开始用自己的脚掌丈量民情。那一年,带着有关选举、空巢老人等问题,他用53天时间走访农户1082户,被称为“走访达人”。

  之后的每一年,他都走访农户100户以上。“驻乡进村访户”的民情记录本,厚厚地记了十余本。

  “不是我们干部有事时才上门找村民,而是我们要主动上门问村民有没有事。”这句话,是郎有金的座右铭。

  通过走访,他听到了村民的很多心声:希望手机信号能好一些,电压能稳定一些,村路能好走一些……

  一回到镇政府,他便迈开了腿,跑单位、搞协调,“为百姓办事,我开心!”

■郎有金(左一)在走访农户

■郎有金的民情日记

 

  郎学军:扎根林业30年

  当你身在建德,房前屋后又恰好有一片荒山,建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郎学军估计会推荐你种植薄壳山核桃。

  过去的30年里,郎学军一直在和林业打交道,不仅把自己“熬”成了市里的林业技术首席专家,还大力开展了油茶良种化及低产林改造、香榧、山核桃等项目建设,为农民致富找到新路子。

  截至目前,朗学军共负责实施省以上项目11个,建立示范基地3.81万余亩,技术培训指导2300余人次。

  实现了建德市油茶良种化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与提升,加快促成了建德在油茶、薄壳山核桃良种引进与繁育、山核桃良种化嫁接苗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郎学军(右一)在指导农民如何预防核桃虫害

■郎学军(左二)在指导农民应对高温干旱天气

 

  王丽亚:群众服务评价器上永远是五颗星

  18年一直担任窗口税收管理员,每次都起身迎接纳税人,每天都带着微笑工作,象山县国税局丹城分局的王丽亚做到了。工作至今,她的群众服务评价器上永远是五颗星。

  其实,王丽亚也是从手忙脚乱的“菜鸟”开始成长起来的——工作没头绪,纳税人坏脾气,她应该也没少受委屈。

  可王丽亚是个有心人,她把每类操作文书的步骤一一记在笔记本上,还利用晚上时间搜集资料、刻苦自学,把报税相关资料分类、归档,制订统一的表格方便查阅。

  就是这一份不起眼的表格,成为全县国税系统的范本。

■王丽亚(左一)接待纳税人

■王丽亚(左一)为纳税人答疑

 

  邱宝财:象山第一批农民“留学生”

  49岁的象山鹤浦镇林特站站长邱宝财,自打初中毕业,就一直和泥土打交道。

  可他不是个普通的农民。

  1991年,象山县跟日本爱瑗县结成友好县,并向爱瑗县派出了果树研修生,这其中,就有邱宝财。

  十个月的“留学”生活结束后,邱宝财开始大范围的调研,并对象山的果树种植开出药方:利用海岛的海洋性气候特征,由温度和果树不同物候期的栽培技术相结合;发挥海岛山林逆温层作用,按照果树生产优生区的要求进行整体布局。

  小果树里有大学问。至今,邱宝财负责的项目先后在省、市的各级评比中获奖。

■邱宝财(右一)指导农民嫁接

 

■邱宝财(左一)在劳动中

 

  云文景:简单是快乐之源

  要问今年53岁的云文景,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她的答案一定是:从没办过一件“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从成为人民法官的第一天起,云文景就知道,“慎独”将成为自己生活的写照。她坚持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因为——如果平时应酬交际得多了,办起案件来就有种种的牵绊,原则就很难坚持。

  那么生活的乐趣在哪里呢?

  ——让原本激烈争吵的双方最终握手言和;让原本绝望无助的当事人最终喜笑颜开;让原本分崩离析的家庭最终破镜重圆。

■云文景在工作中

■云文景(右一)在百姓家中调解

 

  邱永华:创冬笋单产国际记录

  真的不是只有体育比赛才有世界记录的。

  2008年,遂昌竹产业办公室工程师邱永华,就运用技术参与式发展理论集成和提升的毛竹笋竹林高效经营技术,使冬笋的目标产量提高了3.2-10.4倍,创造冬笋单产的国际最高水平记录,达到5359.5公斤/公顷!

  而好技术,才不是藏起来的。为了推广竹叶新技术,邱永华孜孜不倦上课堂、下农户、跑山头,与农民交知心朋友。他经常走入竹林,在实地中面对面地向农民讲解。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每年在毛竹生产季节来临之际,他还常常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或是雨天林农休闲期间为林农讲课培训。

  累不累啊?可“晚上农户空闲,培训效果好啊!”

■邱永华上课中

 

■邱永华(左一)和农民一起挖冬笋

 

  周林福:一年书写10万字

  今年就要退休的景宁县信访局干部周林福,不会用电脑,当这并不妨碍他做记录。

  每一天,他都一撇一捺、一字一句不停地写,将自己手头涉及信访的信息做成简报。到信访局19年,每一年都至少要写10万字。

  大家都说老周做信访工作有一手,话语不多,但总能说到群众的心坎儿上,声调不高,又总能和群众找到共同语言。

  老周说,这就是直面群众的方法,有时候 ,一杯热水,一个搀扶,比讲上半天道理有用多了。

■周林福(右一)核实上访者信息

 

  蓝中一:喝到通水后的第一碗自来水

  即便是22年之后的现在,说起那碗村民们端上来的自来水,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街道组织员蓝中一依然激动。

  那是1993年,刚参加工作的他,被分配到人称“景宁西藏”的葛山乡。得知印章村存在饮水难问题后,蓝中一一边反复奔走于相邻的龙泉市寻找合适水源,一边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谈心交朋友,多方筹集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

  几个月后,印章村通了自来水,村民硬是要把第一碗水端给这个被阳光晒得黝黑、忙得瘦了好几圈的小伙子喝。

  那之后,为老百姓干事,成了蓝中一最要紧的事。

  即使是在一场严重车祸之后,他依然拖着未能完全康复的身子,出现在一个个百姓们需要他的现场。

■蓝中一(左三)为下山一移民安排地基

■蓝中一(右一)在畲族村走访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