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贸,把脉2015 企业家、专家认为,增长仍有潜能
宁波港2014年货物吞吐量首破5亿吨,达5.26亿吨,比上年增长6.2%;集装箱吞吐量首破1800万标准箱,增长11.5%。本报记者朱卫国摄
浙江在线02月03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刘乐平 通讯员郑梦莹) 刚刚过去的2004年,我省实现出口1.7万亿元,同比增长8.8%(以人民币计价),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在一些受访外贸企业看来,外贸出口保持增长势头的背后仍旧压力重重。海关分析认为,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15年外贸出口形势预计更为严峻。多位外经贸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由此带动的转型升级产生新的增长动力之前,外贸较难获得突破性发展的动力,将逐渐回落到常态化的发展速度。
梳理过去一年浙江外贸的表现,我们也发现,“转型升级”的危机警报在制造业拉响多年之后,转型升级更多地成为企业的一种自主选择,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落地和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的深入,则有望为浙江外贸进出口带来新契机。
传统产品的新竞争力
“去年我们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达2000万元,研发团队有30多人,积极开发大型产品投资项目。”长城电器集团进出口总经理叶会孟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处于“沉潜期”,出口并没有大幅度增长,但是研发投入却持续增长。2014年,长城电器海外市场交易额为1000万美元,只比去年略有增长。
长城电器是一家传统机电制造企业,已有20多年历史,主要生产工业电器,如防暴电器、高低压电器、高科技电子控制设备等。其中,输配电产品,低压电器销量最大。开拓国际市场5年来,已实现产品海外市场80多个国家的分销,占全世界低压电器领域5%的份额。
“过去,我们讲究性价比,生产价格低廉的产品,这条路总有到尽头的一天,不如主动改变。”叶会孟说,长城电器正在进行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是长城电器着眼于未来市场进行的一场“手术”,将会以自动化、半自动化的流水线生产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
叶会孟认为,伴随人民币汇率变动,工业电器产品价格仍有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对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的国际市场,将会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淘汰掉生产低劣廉价产品、进行恶性竞争的企业。”
“我们深知,长城电器与国际一流的工业电器制造企业之间的差距主要是技术上的,企业正在持续加大产品的技术研发。”叶会孟说,今年长城电器将会对原有产品进行进一步技术改良,通过外形时尚化的设计和配置智能化的控制,实现产品性能提升。如小型道路器,将会通过完善结构设置实现性能优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转型升级逐渐成为企业的一种自主选择,成为企业走出去的内生动力。“实际上,产业升级有产业内升级和跨产业升级之分,跨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因而产业内升级在当下空间很大。”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说,以绍兴的纺织服装业为例,从以前的为大牌代工、廉价产品制造,慢慢转到高附加值产品、自主品牌,一样大有可为。
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份,全省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投资增幅为15.8%,比工业投资增幅高6.1个百分点。“机器换人”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换,为传统产品出口增添了竞争新优势。
去年,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为9.6%,较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全省外贸出口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
新丝路将成新增长点
“总体感觉,外贸生意是没有以前好做了,采购量有所降低。”浙江爱美德旅游用品有限公司贸易部长孙忠飞说,去年公司出口箱包货值约为2000万元,占到公司整个销售额的六七成。今年公司将调整国内国外市场比例,降低出口量,重心可能会放到国内市场。
在这个许多外贸人都感叹“生意不好做”的时候,不少企业选择了出口转内销,把市场转到国内来。但也有人反其道而行,选择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对长城电器而言,眼下的出口量虽然只有1000万美元,只占到公司总销售额的十分之一。但是叶会孟依旧十分看好这个行业的国际市场:“这一市场仍未饱和,市场容量大,还有进一步开发的空间。”现在长城电器的产品主要出口到美洲和部分亚洲国家,叶会孟非常看好非洲、中亚市场。“与其到一个饱和的市场去争,还不如到空白的新兴市场从零开始,比如,新丝路沿线国家就有很多机会。”叶会孟说。
去年,受乌兹别克斯坦电器行业领先的大公司的邀请,叶会孟前往乌兹别克斯坦考察当地电力市场情况,并就产品研发及生产工艺技术与当地公司交流。除了想借此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市场,还考虑在当地建立海外生产基地。
借“一带一路”东风,新丝路沿线国家市场被嗅觉灵敏的浙商视作外贸发力点。“市场是变化的,产品要去适应它,企业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说这话的是钱江进出口有限公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程剑峰,钱江集团的主打产品是小型机械,如发电机,电动自行车等,主要出口美国、欧盟等市场,这两大市场占到全部出口额的七成。
去年,公司实现出口额5000万美元,与去年持平。在对国际市场进行了一系列调研,与国外客户沟通了解的基础上,程剑峰认为,今年下半年国际市场可能慢慢恢复活力,他将非洲、俄罗斯市场作为今年深耕的对象,十分看好其潜力,今年计划初步开拓至1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潜力巨大。据杭州海关统计,去年浙江省对“一带一路”64个国家进出口6906.2亿元人民币,增长5.8%;其中出口5629.2亿元,增长11.2%。以义乌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中心为支点,新开通的“义新欧”班列,出口9524万美元,增长4.5倍,辐射沿途1.3万公里沿线的7个欧亚国家。
张汉东表示,随着“一带一路”的国际化经济发展战略布局逐渐展开,将对浙江省未来拓展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新空间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外贸增长的新突破口
在新业态领域,浙江也占得先机,我省跨境电商服务出口试点在杭州、金华开展。目前,杭州海关支持地方在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下城园区)开展“一般出口”跨境业务,在金华及义乌开展“一般出口”跨境业务。去年,杭州关区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方式出口邮包396.9万个,货值3258.2万美元。
“可以肯定的是,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的货值远远超过海关的统计。”张汉东表示,海关的统计是根据报关单,一票一票累加得到的数据,并不包括大量以邮政渠道出去、没有报关的货物。
据省商务厅统计,目前,全省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经营主体约3万多个,在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上开设各类网店已超过30多万家,并涌现出一大批领军企业。其中,杭州全麦、义乌潘朵全年出口销售额达1.1亿美元和4200万美元,全省跨境电商出口年销售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已达20余家。另有一大批企业销售额在迅速扩张中,如浙江执御年出口增速在200%以上。
“浙江跨境进出口在全国名列前茅,是未来新的外贸增长点,有可能带来一场新的商业革命。”张汉东表示。
杭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加快推动杭州空港经济区跨境电商试点业务,实现下城园区、下沙园区、空港经济区“三区”联动发展。
除此之外,依托创新监管方式的新型贸易业态也在迅速成长起来。最典型的莫过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相关政策的落地,标志着小商品出口进入“2.0时代”。截至去年12月31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下共申报3.1万票,出口137.6亿元。在此助力下,2014年义乌小商品出口继续保持30.3%的高速增长。
“在制造业发展尚未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时期,以新型贸易业态作为‘抓手’,或将成为外贸增长的突破口。”张汉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