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古街年味下的新活力 一个不可错过的运河文化遗产
“扬帆启航 小镇梦想”——之江文化之塘栖镇
编者按:浙江有许多有特色的小镇,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还有一大批小镇也正在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特定的地理故事。特色小镇,为未来的浙江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景象。新春期间,浙江在线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到全省多个区县,走进富有浙江地方特色的14个小镇,从历史、文化、经济、旅游等不同方面记录小镇的人文气息,描绘小镇在经济发展潮流中遇到的机遇和带来的希望。
浙江在线杭州2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陈佳 编辑/王黎婧) 新年到,走过熙熙攘攘的西湖,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往北,依运河而生的千年古镇塘栖也正沉浸在羊年的喜气中。
杭州余杭塘栖至今都保留着江南水乡的亲切如一,外地游客喜欢来这里看一看古建筑的风韵,杭州本地人也喜欢来尝一尝、闻一闻、感受一番这里的老底子味道,悠悠岁月的痕迹并没有消失在弄堂小巷,正等着在每个人心中开花。
塘栖古街的魂:一河一桥一世界
从塘栖站下车,步行10分钟就可以走到塘栖老街,老街区域以京杭大运河为界限,分为水北和水南,由广济桥相连接。
老街区域并不大,低着头快步走15分钟就能横穿水北水南大部分步行区。但一般人都会在这里花上2小时以上的时间,因为老街上几乎每一处老字号和古迹都值得驻足。
围绕着运河而生的塘栖古街,有众多古桥,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已经被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区的广济桥,广济桥始建于明朝,历经500年风霜,每每过桥,桥上每块石头仿佛都在述说着自己的历史。
有水的地方,就肯定有美食。作为“鱼米之乡”的塘栖,早在清末就成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这其中以糕点为主的美食就占了很大部分原因。众多独当一面的老字号,这其中保留下大部分都是特产,如法根糕点、老刀食品、朱一堂茶点等,目前这些老字号都还保留在塘栖古街。
走过广济桥,就是布满老字号的水北老街。当地人告诉记者,凡是从水北老街走出来的游客,几乎都是大包小包拎着刚买好的年货。法根糕点的老板李法根告诉记者,塘栖古街的老字号食品店都走薄利多销路线,以法根糕点为例,最贵的一盒糕点才15元,最受欢迎的麻糍、桃酥都不到10元一盒,但是食材新鲜且自有独家秘方,使得糕点一应难求,因为几乎每位游客都会一拎一大包。
以传统运河文化为基础,以物美价廉为卖点,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塘栖古街的老字号焕发了新生命。除了人头攒动的老字号食品店,春节期间塘栖古街还会上演土灶上摊锅糍、老火灶上打年糕等传统年俗展现,老街坊们都已经在现场铺开了摊子,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挽起袖子来帮个忙,大家不仅可以大饱眼福,也会很有口福。
塘栖古街的人:八旬箍桶师书写匠心精神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不仅是人气的堆积,更是精神的沉淀。在有自来水之前,生活在运河边的塘栖人,都用木桶来解决平时的生活用水,那时候各种木桶就是运河水与塘栖人的搬运工。目前在有水北老宅还有最后一家手工木桶店“沈氏原木”,几乎没有吆喝声,但驻足的游客却不少,老板兼唯一的伙计沈大伯每天都坐在店里打磨木桶。
沈大伯是土生土长的塘栖人,他的生活轨迹和精神也充满着塘栖人奋斗、钻研的印记。他12岁拜师学箍桶,帮着东家端茶递水2年才有机会摸木头,新中国成立后进了塘栖木器厂直到退休。可沈大伯的退休生活一直不得空闲,不断有人慕名来定做木桶,有自家用的泡脚桶、洗衣盆,也有给女儿做嫁妆的马桶,只要客人开口,沈大伯都会想办法私人定制。
沈大伯今年83岁了,耳背很严重,不太会说普通话,一般也不和人主动聊天,入驻塘栖古街后,这反倒给他营造了一种可以静心箍桶的工作环境。
不吆喝,店面也毫无装修可言,但是走进店面的游客们看着工作台打磨的油光锃亮,工具手柄上都已经打磨出最适合沈大伯拿捏的外立面,看着老爷子不紧不慢地打磨木头,面对自己每一件作品,都能有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尽管彼此没有对话,但从事同一份手艺活60多年累计下来的神圣感油然而生。
沈大伯今年83岁了,耳背很严重,不太会说普通话,明年也准备关门颐养天年,在关门之前他还是会每天来店里做木桶,想着自己能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些即将失传的老手艺,沈大伯就会觉得很知足。”
如今,沈大伯手中的木桶早已成为了一个符号,他对手艺的追求也成了塘栖人精神的缩影。游客们徜徉在传统街头,寻求内心的安宁充实,正如一位游客说的,寻的看似是旧年俗,其实是从指间悄悄溜走的美好岁月,总有些东西是丢不掉忘不了的。
任时光流逝,饱受运河文化浸润的塘栖古镇还留有千年累计下来的文化,现在,塘栖人喊出了“繁荣运河水乡文化,复兴塘栖千年古镇”的口号,并以此翻开历史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