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签遗体捐献协议:想不出不捐的理由
Joe展示遗体捐献联系卡。记者 王诚/摄
浙江在线06月11日讯 50岁的英国人Joe Phoenix(周·菲尼克斯)在温签署志愿捐献遗体协议,昨天,浙江省红十字会获知此事后表示:此前该会从未接收过外籍人士遗体捐献登记,也未曾听说省内有此先例。
Joe于今年3月份来温,在市区某英语培训机构担任教务长。上个月,他从温州市红十字会领取“志愿遗体捐献登记表”,填写后寄交温州医科大学,正式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为什么不呢?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Joe打了个比方,若没有接触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你将难以学到地道的英语;没有解剖过人体,医生也很难掌握娴熟的外科手术技巧。因此,Joe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又有价值的事。
来温之前,Joe和妻子在泰国定居,他称自己在当地签过遗体捐献协议。“谁都不能保证自己能看到明天的太阳,我们随时有遭遇意外的可能。”因此,Joe来温不久就考虑再签一份协议。“一旦有不测,遗体就留在温州为医学实验提供帮助。”Joe说,“不管我在温州待多久,能为社会作点贡献,也算值得。”
Joe所在培训机构的钱茜茜帮他联系了温州市红十字会,她说:“像Joe这些志愿者都是医科学生的‘无语良师’,令人钦佩。”Joe的同事许炯慈称Joe是个热心的人,“公司里的事,无论是分内分外,他都会主动站出来。捐献遗体,也是他乐于助人的一种表现。”
温州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实验室主任杨新东表示,此前从未有外籍人士在温州登记捐献遗体,收到Joe寄来的登记表,他感到很意外,希望跨国捐献遗体能起到更好的榜样作用。
我想不出不捐的理由
昨天,记者在市区下吕浦见到了这位来自英国的遗体捐献志愿者。Joe穿着紫色T恤,虽然50岁了,但外表看起来比他的年龄显得年轻。与Joe的对话用的是他的母语,也许是当外教的原因,他的发音清晰且特意放慢了语速。
两地签署遗体捐献协议
问:你是什么时候萌生捐献遗体的想法?为何要在温州签署捐献遗体协议?
答:22年前我离开英国定居泰国,其间一直从事英语教学。2002年我来到中国,做了11年的教学管理工作。今年,本已回泰国过上退休生活的我,应朋友之邀来到温州,从事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师队伍管理工作。
之前在泰国的时候,我已签了一份捐献遗体协议。因为,我们随时有遭遇意外的可能性。因此我又在温州签下这份捐献遗体协议,万一在这里遭遇不测,就不必将遗体运送到泰国。
一定程度上是生命的延续
问:你怎样看待遗体捐献?
答:遗体对一个死者来说是无用的,我为什么不捐出去呢?捐献给医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命的一种延续。
医生或医科学生可以利用我的遗体来做解剖练习,熟悉人体的各种器官,今后能让许许多多的病人接受更专业的治疗等。我想不出不捐的理由。打个比方,如果没有接触过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你很难学到地道的英语;同样,没有解剖过人体,医生或医科学生也很难掌握外科手术的技巧。
此外,其实我还有一个私人的目的。如果我在温州出现不幸,我的妻子需要来温州将我的遗体带回泰国,这对她来说工作量有点大。如果我在当地捐献了遗体,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佩服捐献遗体的瑞安一家人
问:你怎么评价之前本报报道的“瑞安一家人捐献遗体”的举动?
答:虽然我在温州待的时间不长,但我确实能感觉到温州人很有爱心。我很佩服瑞安这个家庭的善举,他们为温州捐献遗体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虽然,“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仍然比较普遍,但据我了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摆脱这个传统观念的束缚。
我相信中国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遗体捐献的行列中来。(据温州都市报夏忠信 胡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