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自费拍纪录片 记录最后的村庄
文成县珊溪镇上金村是珊溪水库建设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孤村,少数不舍家乡的老人依然坚守于此。在杭州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念大三的乐清女孩林如珏,在摄影网上看到这个孤村,产生了兴趣,三次入村生活,耗时半年拍摄15分钟纪录片《孤村》,记录下这个即将消失的村落。
纪录片拍摄结束时,留守村民仅剩4人
珊溪水库是温州的大水缸,从1997年市委市政府开始建设珊溪水库后,珊溪镇上金村的居民为了保护环境,响应政府的移民号召搬离故土。到2014年10月,上金村成了仅有十人留守的孤岛村,并且大部分是老人。
“选中这个地方不是因为我是温州人,只是凑巧。”林如珏说,今年1月,同组的4名女生决定要拍纪录片时,就到腾讯网的摄影专题网站寻找选题,而选中上金村最初的原因是照片里的上金风景秀丽。
风景好的地方很多,为何独独选中这里?林如珏说,走向衰落的孤村,留守的老人是他们选中这里作为拍摄地的原因。“中国的纪录片喜欢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
1月,林如珏和摄制组另外三名女生一起去了上金村。将近一天的路程,充满期待的四个女孩在见到上金村的那刻,却失望了。“这个地方的风景没有照片中看起来那么好,而且非常衰败。”第一次,摄制组只待了4天,毫无头绪地拍了一大堆村民生活片段就回学校了。
“3月份,指导老师问我们这个选题还做不做。”林如珏说,考虑到第一次采访其实投入了很多人力和财力,如果重新找选题,又要浪费很多时间,不如继续做下去。“而且知道夏奶奶在我们第一次拍摄离开后不久,摔倒偏瘫了。”
林如珏口中的夏奶奶,是年纪近百的上金村村民夏松竹,是留守上金村的十位村民之一。摄制组本来打算将其作为纪录片的主角。“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夏奶奶对我们非常照顾,现在她生病了,特别想为她做些什么。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记录下她这段留守的时光。”
3月底,第一次一同前去的4名女生加上2名男摄像师, 6名大学生组成的摄制组再次来到上金村,与村民们同吃同住。住宿条件的艰苦和纪录片拍摄的随机性让整个拍摄过程显得困难重重。更让林如珏和摄制组难受的是,两位被定位为主角的老人,身体情况越来越差。“夏松竹奶奶偏瘫了,躺在床上无法走动。夏奶奶的邻居吴士丰爷爷的溃烂短短几个月从脚背蔓延到小腿,而截肢需要十几万元。”
第三次去航拍取景时,夏松竹已去世,而一直留在村里照顾母亲的夏松竹的儿子吴安新也离开了。吴士丰爷爷由于无人照顾,也离开上金村去投奔亲戚。
林如珏说,半年的拍摄让她看到上金村的没落,此时自己不再只是想拍纪录片这么简单,而是想记住这些消逝的老人和村庄最后的风景。“我在拍摄中数次无法控制情绪,还被组员嘲笑说我是不合格的导演。”
今年4月底,摄制组第三次去上金村时,发现村里留守的村民只剩4人。
想为上金村的老人做点事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
记者在林如珏指导老师的公众微信号看到了这个纪录片。衰败的上金村被拍得景色宜人,其中还有不少的航拍镜头。林如珏告诉记者,整个纪录片的花费大概在8000元,一半是花在交通上,摄制组六人平摊了。“还好有学校赞助我们器材,不然这么点经费是完全不够的。”
采访中,林如珏讲了很多拍摄不容易的事情。比如除了她,其他人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吃不好住不好,拍摄计划一再改变。“到最后,是想为上金村的老人做点事情,才支撑我们完成了拍摄。”
在纪录片中,《孤村》的撰稿蒋凯丽写了一句话:“生老病死,万物更新,是自然界无法阻挡的规律,无论是上金村还是上金村的老人们,以及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过去的记忆。”而对于摄制组来说,他们希望留下这份记忆。
视频发布后,林如珏并没有选择大量发布,只是在指导老师的公众号发布了视频内容,没有任何的宣传语。即使只是这样,视频在腾讯短短几天得到了近万的点击量。珊溪镇的一位官员打听到林如珏的电话,特地致电感谢她对珊溪的关注。
很多门户网站看到视频,希望能够转载,都被林如珏一一婉拒。“这还是不够成熟的学生作品,我希望能再改改。”林如珏说,今年8月,摄制组还要再去一趟上金村,这次主要是联合一些公益组织,希望能为村民做些什么。“下半年我要去台湾交流学习了,到时候会把纪录片剪出8分钟视频,带去交流。年底,我们要带着这部片子去参加全国性的大学生纪录片大赛。”
林如珏说,不管是上金村的留守老人,还是已经离开的村民,都很不容易。“如果这个片子能让更多人关注到他们,进而去帮助他们,我也觉得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