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写了啥 浙江省作协公布43部优秀作品
浙江在线07月15日讯 (钱江晚报首席记者 王湛)从7月11日到昨天,浙江省作协公示了“2012~2014年度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评奖结果”,共有43部(篇)优秀作品获奖,另有两部作品获荣誉奖。
荣誉奖作品是《回家》(海飞著)、《汤汤缤纷成长童话集》(汤汤著),43部(篇)获奖作品中,有长篇小说4部、中篇小说5篇、短篇小说5篇、诗歌集6部、散文杂文集5部、儿童文学作品集6部、报告文学6部、文学评论集6部。
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评奖始于1980年,在最早的十年里,评奖年限并不固定,有一年一评,也有四年一评,直到1990年后才固定成三年一评。
“这相当于浙江的‘鲁迅文学奖’,评奖模式、类别、篇目都类似。”此次评奖的评委、《西湖》杂志主编吴玄说,“也相当于北京的‘老舍文学奖’,山东的‘齐鲁文学奖’。”
不管是省作协党组副书记曹启文,还是吴玄、艾伟、荣荣、邹亮等评委,都一致认为,从这份名单里,可以看出,浙江省的70后,尤其是80后作家迅速成长。
在获奖作家里,有8位是“新荷作家”(省作协和浙江文学院重点培养和扶持的35周岁以下青年作家)的人选。另外,80后的有祁媛、朱个、池上、徐海蛟。最小的是祁媛,生于1986年。
祁媛的《爷爷》,获得中篇小说奖。她其实是个中国美院毕业的学壁画的姑娘。
“我也从来没有写过东西,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就是2013年暑假,我爷爷去世不久,特别伤心,但又不能祥林嫂一样到处跟人倾诉,于是我就写了出来。”祁媛说。
“我写的都是个人感受,也有很多是原先日记里就有记录的文字。”祁媛对写作并不自信,“获奖还是靠运气吧,还有可能,因为我写的都是干货。”
评委吴玄这样概括浙江作家的个人叙事风格,“浙江作家擅长中短篇,语言洋气,也比较现代,但关注的题材偏向于个人情感以及男女关系,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比较弱。”
在吴玄看来,新冒出来的80后作家,依然继承了这一特点,“叙事很好,文本聪明,但从传统的文学标准看,厚度宽度不够。”
当然,这并不影响吴玄对他们的喜爱。
“这些80后,一出道就有很浓烈的个人风格,祁媛的叙述有法国作家的风格,关注精神层面,而《秘密》的作者朱个,来自嘉兴,继承了余华的语言风格,有极强的画面感。”
吴玄觉得这样的风格,最大的好处是,“不像北方的作家,他们偏好宏大叙述,有点雷同,如果把他们的名字抹掉,似乎都不容易看出作者是谁。”
还有一个特点,是浙江的儿童文学开始关注社会话题,比如张婴音《少年川川的故乡》。
“在这个中篇小说里,我用一个少年独白的形式,写了一个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张婴音说,“他们虽然在城里长大,但一直生活在边缘,对自己的认同、困惑,以及对家乡的情怀都很模糊。”
“我们的儿童文学,有阵子过于追求搞笑、简单,我觉得这不够。”当然,张婴音也认为要给孩子快乐,“但在给他们快乐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思考现实中的东西,不能总是风花雪月、小猪小鸡。”
“这次评奖,严格按照规则和程序进行,并实行回避制度,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曹启文特别强调,“作协机关的同志退出评奖,在评奖期间,没有出现诸如跑奖、请托、说情等现象。”
曹启文说,这次的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评奖结果,总体反映了三年来浙江文学创作成绩,老中青作家都有佳作获奖,包括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和儿童文学等门类,有一批优秀作品在支撑浙江的创作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