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木匠奔波全国重绘农耕生活画卷 清水溪上水车复来
武艺木匠在宁波制作的水车。
浙江在线08月24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徐贤飞 县委报道组 温君凯)水越来越清,乡村越来越美,很多人忆起童年的生活画卷。武义县的几位木匠,抓住人们的“心痒痒”处,操起做水车、做水碓的旧活计,创出一片天空。
日前,刚从江苏镇江回来的徐文彪,又奔波到温岭。“镇江3台水车、3台风车的图纸已经出来了;我得赶到温岭实地测量,长屿洞天景区需要我们去做一台水车和一排水碓。”他喜滋滋地说。
坐在办公桌前,徐文彪边跟我们聊着,边忙着应付电脑上阿里巴巴网站的各方顾客。“有询价,也有要看成品照片的;客户有北方的,也有南方的,现在水车生意真的好。”徐文彪说。
今年50岁的徐文彪,是武义温泉度假区岭头村人。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外闯荡,跑过销售,开过商场,还开过饭店。直到2005年才在姐夫的带领下,接触竹木农具生产、销售。“我们村离郭洞近,竹子多,郭洞景区旅游红火时,我姐夫脑子活,把以前的竹篮、竹筐都编成微缩版出售,生意很好。”徐文彪受姐夫启发,在阿里巴巴上开了店,帮姐夫做销售。
这一做就一发而不可收拾。随着经济发展,出于对农耕文化的怀念,寻找乡愁的市民越来越多,打造农耕文化景点的村庄越来越多,生意也就越来越好。按客户要求,他们还开发了木制耙、耖、犁等系列耕田农具。这些产品,台湾客商一订就是数千套,说是作为学校教具,帮助孩子们了解古人的生活。
就在五年前,徐文彪经常接到客户问询,会不会做水车、水碓,尤其是更具观赏价值的黄河水车。“我们老木匠会的都是落差低的‘江南水车’,可要做就得学呀,我这老木匠60多岁再上北方学艺!”67岁的老木匠汤方新回忆道,2009年,他和徐文彪一起在兰州西固县一住就是半个多月,走访当地的老木匠,学技术。
从2010年开始,徐文彪每年都有一两单水车、水碓的生意,去年全年接了40单。徐文彪带着7个木匠,走遍大江南北。“最北到过宁夏银川,最南到广东惠州,省内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徐文彪说,今年上半年的20多个水车、风车、水碓订单,大多来自省内,“‘五水共治’后,水越来越清,大家想把家乡打扮得更漂亮。”
乡愁不仅要有形,也要有质。为保留中国传统木制工艺的智慧结晶,徐文彪打造的水车、水碓等,全部采用木头榫卯结构,不用一枚铁钉。而随着这批水车在全国各地的复活,武义乡村老木匠们也纷纷找回春天。“能够天南地北地跑,平均每天还有200元的工资,我也算老当益壮了!”汤师傅说。
看着老木匠春风得意,原本不会榫卯结构的小木匠们也加入其中。张子海就是新加入水车团队的新木匠。他说,中国传统木匠的精髓就在榫卯结构上,“现在,时代赋于我们这样的机会,怎么能够放弃学习呢,况且这本身就是我们的生财之道。”
今年以来,徐文彪和伙伴们的水车、水碓等系列乡愁记忆产品已销售200多万元。他们已成立全省为数不多的专业生产水车的企业。这群武义木匠豪情万丈,他们说,要用一个个榫头,留住中国人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