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水晶五年之变 关停2万家水晶作坊走上产业集聚新起点
五年前,浦江停办水晶博览会,痛下决心整治“没有门槛的创业天堂”
经过治水,如今的浦阳江翠湖段河水清澈,今年夏天就有不少市民下河游泳。本报通讯员 吴小杭 摄
浙江在线11月03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张姮 徐贤飞)昨天上午,第七届中国水晶玻璃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浦江举行。这是在沉寂了五年之后,浦江水晶再次以大型展会的形式,高调回归。
这五年来,特别是2013年6月至今,浦江只做了一件事,以治水拆违倒逼水晶产业转型升级。
水晶,是浦江的支柱产业。作为“中国水晶之都”,浦江全县曾有2.2万家水晶作坊,发展高峰时期,本地38.8万居民和37万外来人员中,至少有20万人直接从事水晶生产。
在外来人员眼里,这是没有门槛的“创业天堂”。然而,与水晶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县577条大小河流中,90%沦为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沿河居民不敢开窗生活。
再这么下去,日子没法过了。
五年前,浦江人默默地停掉了已举办6届的水晶博览会,开始反思、谋划、整治。
五年后,带着新崛起的浦江中国水晶产业园,浦江水晶又亮晶晶地回来了。在水晶加工主体锐减90%的同时,实现今年1~9月产值同比增长24%。县长程天云说,浦江水晶产业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了,现在,天慢慢亮了。
那么,五年前后,浦江水晶到底哪里变了?
生产集聚
关停作坊式小企业
腾出土地资源扶植大企业
全县水晶加工企业从2.2万多家,迅速整治缩减到如今的1243家。
因为“低、小、散”和污染,浦江水晶一直无法走向“高、大、上”。
浦江人意识到,从千家万户、野草疯长到规范发展,水晶产业必须经历阵痛。于是,浦江狠狠心,砍掉了大多数小作坊,把散在四处的资源整合在一起,着力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行业知名度高的领军型龙头企业。
华德工艺,就是这样一家领军型企业。
去年,这家企业仅靠1.8亩土地,就实现纳税400多万元。浦江县委县政府认可它的业绩,准备拿出20亩土地给华德工艺,让它有条件扩大再生产。
而这20亩土地,就是通过“三改一拆”,关停整治一批家庭作坊后腾出来的。
另外,浦江还计划建成面积达80万平方米的四个水晶产业集聚区。未来浦江的水晶企业,将全部入园实行集聚生产,并在每个园区建有污水处理厂。
产业提升
定制饰品卖给PRADA、LV
一件工艺品卖到12万
今年上半年,全县水晶玻璃行业工业产值4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4.2%。到去年末,全县水晶玻璃行业已拥有注册商标179只,中国驰名商标3只。
亚华水钻,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研究五年,终于研发出人工宝石——天玑石,现已申报7项发明专利;
东州水晶,和PRADA、LV等奢侈品商合作,为其定制箱包、服装上的水晶饰品;
星碧水晶,把业务拓展到琉璃工艺品,企业的琉璃作品,一件就能卖到12万元……
水晶,一定是美的。省委书记夏宝龙今年9月到浦江调研指导时就反复叮嘱:“一定要把水晶产业做大,把水晶产品提升上去。”
怎么提升?
除了原材料、机械设备、产品种类的发展外,在这届水晶博览会上,浦江和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合作,开展首届浙江省水晶玻璃工艺美术大师评比。东阳木雕、青田石雕都有大师,为什么浦江水晶不能有这样的大师呢?
浦江还在和国内相关大专院校沟通交流,希望能够定向培养水晶设计人才。
统一治污
影响到GDP不要紧
但一定要还给市民能游泳的湖
去年夏天,每天到翠湖休闲游泳的市民络绎不绝,日均6000人,高峰期达1万多人。
转型升级,关闭小型水晶作坊,这些做法自然影响到这几年的GDP。不过,在浦江人看来,更重要的是重新变干净、变美的环境。
如今,在浦江县城的西溪公园,早起晨练的市民向着清澈的溪水,舒展身体,尽情呼吸。要知道,这里曾是条垃圾河、黑臭河。
让人惊艳的,还有金狮湖。这个位于浦江县城东面的天然湖泊,长期以来因周边居民倾倒垃圾、附近企业排放污水,变得又脏又臭。而今,恢复清澈的金狮湖成为浦江城里难得的风水宝地。“很多浦江人在这里买房,有小西湖的感觉。”县治水办工作人员说。
从黑臭河变成小西湖,这样的转变,也是浦江水晶产业努力的方向。县长程天云说,要通过博览会向世人展示,浦江水晶还在,而且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正擦去蒙在浦江水晶上的尘埃,让它重现美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