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单列传统科目 “全课程”悄然走进小学校园
编者按: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落实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而最近我省基础教育界关注度很高的一个热词就是:课程改革。近日省教育厅发布关于促进义务教育课程整合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从学科内的局部整合到学科间的主题整合,再到“全课程”的统整,逐步推进。同时鼓励教师开展包班教学、协同教学、跨班级跨年级走班授课,科学、灵活地安排课时……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没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这些课程概念,只有一个个主题和相应的教学活动。一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革命正静悄悄地袭来。
浙江在线11月06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石天星)“全课程”,是一个新名词,也是一种教育理念。当记者向省内的一些知名小学的校长们询问“全课程”的开展情况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位于北京的一所小学——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它是“全课程”理念的源头。
在省教育厅发布的意见中,课程整合的大多数举措就是根据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成立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而来。
“全课程”会不会是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未来?记者选取了杭州市的三所小学进行深入采访,分别是江干区的区重点小学采荷二小、下城区公办小学中排名第一的青蓝小学,以及位于西湖区的杭州市首批实验小学——求是小学。
早在意见发布前,三校已无一例外地开始了课程整合的探索,而对于“全课程”整合教学,校长们传达出这样一种思想:学校特色课程建设需要坚持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契合学校实际的才有持久生命力。
采荷二小绘本课:低龄孩子坐得住了
午后,记者在采荷二小观摩了一堂生动活泼的绘本课。
糖果色的桌椅前坐着一个个可爱的“小萝卜头”,穿着绿裙子的李琳老师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着绘本故事《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一只小鼹鼠发现头上有一坨“嗯嗯”,于是气得大叫“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它问问鸽子、马、野兔……可是它们的“嗯嗯”和头上的那坨“嗯嗯”形状都不一样。
孩子们走上讲台表演小鼹鼠叉着腰嘟着嘴生气的样子,还充分发挥着想象力,用各种新奇的比喻来描绘不同小动物的“嗯嗯”,有的小动物一次就“嗯嗯”很多,就跟着李老师学数数——“1、2、3……”
当要翻书时,教室里还会有悦耳的儿歌声响起:“绘本绘本平平放,小手小手轻轻翻,眼睛跟着手指动,一页一页细细看。”这是教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唱唱歌。
不同于我们小时候一进小学就学拼音,采荷二小这个学期首次尝试“拼音后置”的教法。给一年级的孩子先上两周的绘本课,然后将一年级教材中配图的古诗、儿歌整合起来以绘本的方式教,以这些作为过渡,最后才开始正式学拼音。
“你会发现,绘本课不仅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科学课、音乐课、思想品德课……”李琳老师笑着说,以往一开学就教孩子们学拼音,一个字母就要学上一节课,对老师和孩子们来说,都是最痛苦枯燥的一个阶段,而绘本课让老师和孩子们都感到很有趣。“孩子们不仅上课时更坐得住了,下了课也经常拉住我问个不停‘李老师,这个字怎么读呀’。 ”
从这学期起,采荷二小整个小学低段的孩子们每周都开设了两节绘本课。采荷二小语文教研组组长韩小华老师介绍道,绘本课更像是一种大学科、综合性的教学,是采荷二小在做课程整合时找到的突破口。“但和亦庄实验小学的‘全课程’整合教学比起来,只能称得上是一种‘微课改’,社会观念还没有跟上时,我们课改的步子不能迈得太快。”
今年暑假,采荷二小校长、副校长等管理层特地到北京亦庄实验小学进行了考察访问,而下个月老师们也将分批前往亦庄实验小学参观学习。
10月24日,采荷二小邀请到亦庄实验小学教务中心主任李伟来给老师们介绍“全课程”,讲座的气氛空前热烈,足以激活每个体制内教育工作者难以磨灭的教育理想。俞晴校长说,听完讲座的感受只能用三个词形容:震撼、颠覆、熟悉。但是她也声明:采荷二小不会照搬亦庄小学的全课程模式,而是要探索体制内普通学校在课程整合方面能够做些什么。
“亦庄实验小学实行教师包班教学,一至三年级每个班两名教师包班,教室面积足有120平方米,实施的是30人左右的小班化教学,教师办公桌就摆在教室里,师生比是1:10,而采荷二小的师生比是1:19。”一位采荷二小的老师告诉记者,在很多教育界人士看来,亦庄实验小学更像是一个小王国,学校自编教材、自定评价方式,在教育改革中有非常大的自由度,同时有强大的专家团队资源作为支撑,这不是大多数学校所能比拟的。
然而,见到李伟后,俞晴还是很笃定地告诉她:“采荷二小的老师们平均教龄是14年,我们是能做些事情的。”当记者追问俞校长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她果断地回答道:“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构建适合儿童健康发展的课程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这也是采二‘和教育’理念的内核。”
青蓝小学选课表:五大板块50多门课
第二节课下课铃一响,青蓝小学的孩子们从四面八方的教室涌向教学楼前坪,老师们已经摆好了一张张桌子,桌前贴着不同的课程名牌,孩子们一脸雀跃,紧紧攥着手中的“选课表”,在桌子前面排起了长龙,原来是在选课报名呢!
青蓝小学校长娄屹兰就站在不远处望着孩子们,她的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一头蓬松的卷发就像秀兰·邓波儿,连裤子上也都印着卡通的心形图案,一开口说话,分明就是跟小朋友讲故事的语气嘛!
娄屹兰是全省最早关注和研究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校长之一。她在青蓝小学建立了一个“主干课程群”,由人文、科学技术、公民道德、艺术、健康五大板块组成,目前已经开出了50多门课。
10月20日上午,嘉兴秀洲实验小学的老师们集体到青蓝小学考察学习,娄屹兰在介绍“主干课程群”时引用了一句德西得乌·伊拉斯谟的名言——“一个人成为他自己了,那就是达到了幸福的顶点”。
“成为自己,就是要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己的兴趣,我们做课程时,才能回到教育的原点。”她讲了一个自己学生的故事。
杭州一所著名的民办初中举行自主招生,她的两个学生都参加了面谈,面试官让他们各选择一个话题来聊。一个学生说自己很喜欢科学,但聊天话题不能太泛,不如就聊聊化学吧,于是他就和面试的老师聊了一个多小时的化学,而另一个学生说自己喜欢巴尔扎克,想聊聊巴尔扎克小说中的“爱情”,小小年纪竟也很有想法……结果当然是两个人都被顺利录取了,吸引校方的无疑是他们在感兴趣的领域“钻”得很深,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刚到青蓝小学任校长时,娄屹兰就在全校学生和家长们当中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我问家长们最喜欢哪个年龄阶段的老师,三个选项:年轻教师、中年教师、老教师,结果选择年轻教师的占了27%,选择老教师的只占10%,选择中年教师的63%。我又问孩子们,有没有自己特别感兴趣去学的东西,足球也好,科学也好,只要有一门,结果填‘有’的孩子所占比例不超过20%。”娄屹兰说,前一项调查是让教师们明白更新知识、保持职业激情的重要性,而后一项调查是想说明培养学生特长的现实必要性,当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行课改。
青蓝小学的“主干课程群”是以走班制的形式开班,老师们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决定课时的长短,课堂上听不到铃声。
《大脑体操》是带着孩子们玩魔方,训练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孩子们将来学习几何打基础;汉文化研习社里,社团指导老师身着汉服、行汉礼,孩子们不光要系统学习汉服的各种形制、汉服的文化意义、行揖礼的标准姿势,还要以吟诵的方式背诵《声律启蒙》,用英语表述汉服各部分的名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青蓝小学每年还会举办绘本阅读节:孩子们从网上买来服装,打扮成自己读过的绘本中的角色,表演一段台词,让小伙伴来猜自己到底扮演的是谁,同年级的小伙伴都猜不出,就可以去更高年级的教室里表演,猜不出的孩子就要把准备好的糖果送给表演的小伙伴……这不光取得了混龄走班制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们营造出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氛围。
对于意见中提到的“全课程”,娄校长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种课程培养目标上的全面,既有利于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又有利于孩子的能力养成和知识获得,还能增加孩子的经历和阅历。
“‘全课程’只是一个概念,当课程改革的方向没有偏差时,方法举措上肯定能找到相通之处。”娄屹兰说,小学阶段的拓展课程不应只是教给孩子某种单一的技能,而是要给孩子们提供更广博、整合的知识,要摒弃那种看起来热闹但无法让孩子真正有所收获的课程,当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时,才会有持续性。
求是教育系列校本:整合各学科知识
上个学期,求是教育集团三到六年级的孩子们领到了最新印刷出版的《求是阳光课程系列校本教材——小课题》,孩子们或许不知道:这套教材的背后是求是人10多年不寻常的课程实践与研究。
在西湖区杨梅山路的求是和家园小学,副总校长马珏拿出这套教材细细道来:每个学期的教材由起始课、两个研究主题以及总结课构成,每个研究主题都是分3个课时上完,每周二下午安排两个课时。
以三年级(上)的一个研究主题“植物与人”为例: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孩子们做调查表时要用到数学知识,总结阶段成果时要运用语言表达,进行美化设计时要用到美术知识,打印设计时要用到信息技术……
“‘小课题’的研究是将各学科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进行主题式学习,体现的是一种融合思维,目的是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马珏说,与亦庄实验小学“全课程”类似,求是小学的“小课题”也体现了一种“大课程观”,都是通过主题式学习,把各个学科交叉、重叠的部分整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但相较而言,“全课程”的实行难度更高。马珏分析道,首先,“全课程”要打通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如何做好“整合”极具挑战性,不仅要达到知识掌握的目的,更要发展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其次,“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各学科的老师得坐在一起就如何达到本学科的学习目标进行沟通,备课需要更下功夫,也更考验上课的老师如何把握。除此之外,课程评价肯定要迎来变革。“怎样避免评价的模糊性,也是难点。我其实很好奇亦庄实验小学是怎样进行评价的?”
在采荷二小举行讲座时,亦庄实验小学李伟老师也对“全课程”的评价方法做了简要介绍,即由教师写一段评语,以细腻而富于情感的语言描述孩子成长变化的点滴,这显然需要教师蹲下身、静下心来观察,更需要一颗智慧的心灵来进行整体性的观照。
谈及“全课程”时,求是教育集团总校长郑仁东首先联想到的是国际教育IB项目中的PYP(“Primary Year Program ”的缩写)课程。“目前西方国家比较推崇的PYP课程,比如教营养和健康这一主题,计算食物的热量时就用到加减法,讲到青菜时,就让孩子们把青菜画下来,讲到青蛙时,就教学生学唱与青蛙有关的歌曲。”
的确,李伟老师在采荷二小的讲座上也表示,“全课程”受到过国外PYP课程的启发。
2012年,求是教育集团承担了杭州市教科所的一项重大课题——“基于国际视野下的品牌学校建设”。郑仁东校长坚信教育国际化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必由之路,但他也强调教育国际化不是教育外国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
在西方教育界看来,中国学生知识掌握得扎实,教师对于如何让学生获取知识很有方法,求是教育集团就曾多次接待过前来实习学习的美国教师;而西方的基础教育注重发展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因而杭州不少民办小学不惜投入巨资从国外购买课程。
“中西方教育互有长短,我们既要持守自己的优势,也要汲取西方的长处。”郑仁东校长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最终是为了让学生的能力、知识、价值倾向等各方面和谐发展,改革就是一个不断寻求最佳途径的过程。“求是教育集团始终以‘多元、差异、适合’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