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最新要闻 正文

——丽水里东村山体滑坡灾害大救援纪实

感天动地九昼夜

2015-11-23 09:07:46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浙江日报记者丁谨之 廖小清 金春华 郑欣慰 张韬  编辑: 卢文红

  人民军队好

  灾害就是命令!险情就是集结号!

  9天来,1500名部队官兵坚持不懈,昼夜作战,在救援一线与时间赛跑,没有放过一个角落,没有放弃一丝希望。

  9天来,在这场生命大救援中,人民子弟兵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黑夜里,这些最可爱的人为村民们点亮了心中的希望之灯。

  9天的时间很短,村民们还来不及记住这些年轻的面庞;9天的时间也很长,足以缔结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11月17日的天气,有些阴沉。现场救援进入攻坚期,因时有阵雨,加之山体存在二次塌方可能,救援难度陡增。危急时刻,武警交通部队司令员傅凌率部,从北京火速赶到救援现场,并主动请缨:“我们是国家级专业救援力量,让我们上,保证完成任务!”

  傅凌的一番话,让在场的各级领导安了心,却让先期抵达投入抢险的其他将军犯了难。

  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这里先后集聚了省军区、南京军区第一集团军、省武警总队、二炮某基地、省消防总队等10支部队,在现场展开救援。武警交通部队赶来时,第一集团军和省武警总队正在一线攻坚,已搜救出不少失联人员。

  如同在战场上,眼看就要攻克敌人的阵地,却要主动撤下、换别人上,对于军人而言,这需要足够宽广的胸襟和服从大局的意识。

  尽早找到失联人员,没有过多犹豫,第一集团军副军长王秀斌和省武警总队司令员白海滨立即决定撤下部队,将阵地交给武警交通部队。

  这支专业救援部队,很快就以过硬的技术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傅凌亲自带领技术骨干爬上滑坡体山顶,现场研判、调整方案,又查看河道,指挥部队开挖引流、清淤河床、埋设涵管。随后,战士们在近30万立方米滑坡体上开辟4个作业坡面平台,运用15台大型专业机械,从两翼向中央作业,边清淤、边搜救。很快,10名失联人员被成功搜救出。

  至11月19日凌晨,失联人数已降至3人。面对越来越大的搜救难度,部队首长对在场的丽水市委负责人说:“就算把30万立方米的塌方翻个遍,也要找到他们!”

  当天凌晨1时,救援部队找来房东详细询问地址,并反复比对大量照片,根据卫星图进行精准定位。中午12时许,挖掘机驶上20米高的陡坡,准确地搜救出最后3名失联人员,比预定目标提前38小时完成搜救任务。

  在抢险救援现场,部队首长身先士卒,广大官兵连续作战,感人至深的一幕幕场景,至今仍为当地干部群众记忆深刻。身为正军职少将的傅凌,在救援期间始终与战士们同吃同住,睡在隧道内的简易帐篷中。直到撤离,未曾进入近在咫尺的丽水城区。

  对此,省军区司令员张明才说:“人民军队来自人民。人民遭灾,理应尽力。”

  作为第一支赶到现场的救援部队,丽水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在事发半小时后就赶到现场抢险。在村口,中队长张小军遇到惊魂未定的村民,听取简单介绍后,立即带队进入情况并不明了的现场。

  首个救援地点是一幢已坍塌的两层土木房屋。勘查时,在倒塌的房屋下,突然传出一阵有节奏的微弱敲击声。张小军和战友循着声音,利用生命探测仪精确定位,在被困者上方挖出一条通道。

  张小军第一个钻入,发现了夹在两根横梁中间的村民李尧兴。随即,他和战友合力将李尧兴救出,送上救护车,成为这次灾难中唯一的幸存者。

  在此后的7天中,张小军一直参与救援行动,亲手搜救出9名被埋群众。每天因徒手挖掘,他要报废两三副手套。

  救人民于危难,这是人民子弟兵的心声。

  第一集团军工化科参谋吴越连夜奋战,两眼布满血丝,声音嘶哑,嘴唇起皮开裂,一次清晨作业中发现一处塌方中被埋村民,冲上前用双手开始扒瓦片碎屑,被划出几个口子却浑然不觉;省消防总队指挥中心3名官兵,自14日凌晨4时许从杭州赶到救援现场后,始终吃住在指挥车上,不停地切换各路信号,确保对现场的不间断指挥;丽水市消防支队战士郭子宿,因颈椎病入院治疗,听说里东村需要救援,提前出院申请参战;武警交通部队的战士田宇,告别前来探亲的妻儿,与部队一起赶赴里东……

  里东抢险救援期间,一张由浙江新闻APP发布的搜救犬累趴下的照片,立即在网上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不少网友心疼地说:“狗都累趴下了,更别说人了!”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