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干区推行“5+2”河长制联动治水 和睦港告别“黑臭河”
浙江在线12月07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滕昶 见习记者 林雅琪)初冬的清晨有些阴冷,但是住在杭州江干区九堡街道九号港附近的陈志华像往常一样,出门遛狗。如今,他每天都爱在九号港河边散步。“河边有绿化带和游步道,水也不再黑臭!”他说。
九号港是和睦港的一条支流。经过一年多的专项治理,通过“河长五人组”、“5+2”河长制等独特的治水模式,如今和睦港及其支流已基本摘掉“黑臭河”的帽子。江干区河长组负责人余幼平说,在这一年多的治理中,“5+2”河长制助力不小。
余幼平口中的“5+2”河长制,指的是区级河长、街道河长、社区河长、民间河长、河道警长这“五长”,加上河道观察员和河道保洁员“两员”。
河网下游治水难
和睦港是杭州京杭大运河以东片区汇入钱塘江的排涝主通道,也是杭州东部河网的最下游。上游拱墅、下城、余杭、江干等多个地域的水系都汇入其中,最终流入钱塘江。“这决定了它治理起来真的很难。”余幼平说。同时,和睦港沿岸城郊接合部的污水管网建设未到位,这又为治理加大了难度。
杭州市城管委的一项监测显示,今年2月,和睦港干支流26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劣Ⅴ类。2月的监测还排查出晴天排水口(江干段)296个。晴天排水,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说明周边存在向和睦港直排污水的情况。不少沿线居民对和睦港的黑臭现象习以为常。有的商家甚至专门安装了隔离门来拦住臭味。
在全省“五水共治”如火如荼开展的大环境下,和睦港的窘境显得格格不入。为此,今年杭州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专门提出,要重点治理和睦港。
作为杭州东部的主要配水通道,和睦港面临的情况很复杂。除了实施截污纳管、断头河沟通、河道清淤、生态治理等工程措施外,相关的治水工作还涉及环境卫生大清理,“双清”行动,违法建筑拆除,“八小行业”、“三合一”整治,排污企业查处以及关停转迁等多项行动。“治理和睦港,光靠一个河长肯定不够。”余幼平说。
“5+2”河长制提速增效
“这也是设立‘五人河长组’的初衷,社区管不了的有街道,街道管不了的还有区里。河长管不了的有河道警长,日常还有民间河长来帮忙监督。”余幼平表示。
“因为涉及笕桥、九堡两个街道,牵扯的企业和住户又多,少不了街道河长带头。”今年正月初四、初五,和睦港九堡街道河长李作钦愣是没回家,就为“盯牢”拆违进程。攻坚180天后,近18万平方米的违建终于全部拆除。“因为涉及四个区块,和睦港的治理往往需要区域联动,这还得区级河长出马。”余幼平说。十号河是和睦港的支流,一直是治理的重点。因为没有截污纳管,上游余杭三角村、下游江干三卫、九塘两个社区的居民生活污水都直排入内。
“今年上半年,江干段决定全面截污纳管,下游截了,上游必然要同步。最后还是区级河长牵头,和余杭区相关部门共同商议。”余幼平说,到目前为止,针对跨区域、上下游水质突变等问题,区级河长、街道河长牵头对接上城、下城、余杭等城区10余次,解决问题23个。
民间力量助力治水
“河道治理,只靠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是治不好的。河长再有本事,也不可能一天24小时盯着。”街道河长李作钦有感而发。在“5+2”河长制中,民间力量占了近一半。热心的老百姓被聘为民间河长,环保人士和媒体记者成了河道观察员,还有每天在水上作业的河道保洁员,成了治水的最佳“哨兵”。
“和睦港的干流支流,都配有一名河道观察员和一名民间河长,每公里都有1-2名河道保洁员。”李作钦说,“尤其是河道保洁员,最了解河情,发现问题也最快。”就在十号河截污纳管后不久,保洁员作业时发现,水下有污水冒出。经街道检查后最终发现是管道破损,导致污水渗漏。
“全副武装”的河道观察员也不容小觑。“我们为每个观察员配备了一个简易水质检测箱,类似于PH试纸,能迅速测出溶解氧、高锰酸盐等水质指标。”李作钦表示,观察员每人都“承包”了一条河,定点定时抽取水样,有时还突击检查。
截至目前,和睦港干、支流296个排污口已全面消除,每日截断入河污染物21960吨,生态治理全面完成,九沙河、机场港两条断头河也已打通,完成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