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八味”,牵动委员的心
省政协今年首场民生论坛聚焦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
浙江在线01月27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吕玥 翁浩浩)1月26日下午,2016年首场浙江政协·民生论坛拉开帷幕。
这次的话题是“发展我省中医药产业”。这个话题吸引了58位政协委员报名参加讨论,而截至1月26日中午11时,省政协已收到发展中医药的相关提案19份。
这其中,浙产中药材“浙八味”,成为委员们屡屡提及的对象。
在不少政协委员看来,“浙八味”是浙江中药材的标志和品牌,“浙八味”的种植栽培、科学研发、产业化道路走得怎么样,集中反映了浙江中医药产业发展。
在“浙八味”其中之一温郁金的产学研上摸爬滚打了20多年,成功从中发现并提炼出高效低毒抗癌活性成分榄香烯的省政协委员、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教授谢恬,深深体会到中医药发展的不易。
源头上把控质量
在谢恬委员递过来的名片上,记者看到,一行“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字十分醒目,说的正是他从温郁金中提取高效低毒抗癌活性成分榄香烯的事情,对于中医药的研发来说,这样的成就着实了不得。
榄香烯,取自于一种叫做温郁金的植物。从上世纪80年代,谢恬委员经过20多年的研究,带领团队研究发现并提取分离出高效低毒抗癌活性成分榄香烯,研究证实榄香烯对肺癌、肝癌、脑癌、食道癌、胃癌、骨转移癌等多种癌症安全有效,获得中、美、英、德、法等国发明专利。这也成为我国首先从中药发现其抗癌作用并成功开发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植物药。
但是,“因为缺乏政策支持及效益等原因,温郁金的种植近年来总体发展缓慢,亩产量下降,种质资源退化比较严重,品质越来越差。”同样关注温郁金的省政协委员、杭州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周智林通过调研发现。
这几乎是很多中药材面临的共同困境。周智林委员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要发展七大产业,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也提及培育遴选新“浙八味”,让他十分欣慰。他希望有关部门重视中药材的质量问题,主动实施GAP规范化生产模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从源头上保证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研发要走在前面
在民生论坛现场,记者惊奇地发现,多位省内综合性医院的院长也参与到了发展中医药产业的讨论中。西医也信中医?会场上有记者小声咕哝。在谢恬委员看来,“为什么有些人不认可中医药?就是因为中药的成分说不清,作用机理也道不明。所以中医药也需要现代化。”谢恬委员上世纪90年代提出基于中西医结合、中西药结合的“分子配伍理论”研发现代中药,抗癌新药榄香烯就是这样研发出来的。
为了寻找无毒且有效的抗癌中药,谢恬委员经过长期大量临床—实验室—临床转化研究过程,并最终选定浙八味温郁金作为抗癌新药研发的主要成分。回首研发新药的这20年,谢恬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次次的失败。“实验室成功了,中试却失败了;中试成功了,产业化生产又失败了。有一阵子,经常是生产一批、报废一批,一批药就是几十万元的成本。产学研结合工作非常艰难。”
省政协委员、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立钻对此深有体会。“中药的药理非常复杂,新药研究周期长,上市推广难,投入费用大。新药研制推广周期需要10至20年,获诺贝尔奖的青蒿素就是典型事例。现实中又有多少研究者花费了几十年时间,投入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的费用,最终却一无所获。”为此,陈立钻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订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大力鼓励支持研究保护开发珍稀中药材。
“发展中医药产业,一定要在研究上走在前面。”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提出,尽快建立浙江现代中医药研究院,由政府主导高校主办,结合现代科学和传统医学,同时对接国际上的优秀研究机构,努力促成传统中药的现代化。
走向更广阔市场
来不及收获成功的喜悦,谢恬委员又遇到了新难题:如何让温郁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病患者重新拥抱健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传承发展历史经典产业。对此,省政协委员、金华眼科医院院长吴坚韧认为,应该支持“浙八味”、铁皮石斛等道地特色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实施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培育一批中药研发、生产、销售的骨干企业,推动中药饮片加工和中药制药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推进一批中药材产业基地发展。
周智林委员认为,进一步发展以温郁金为代表的中国独特的抗癌中药材产业,是促进中医药在抗癌临床治疗领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振兴民族中医药产业的必然要求。他建议,健全“浙八味”中药材产业优先发展政策,发改、国土等部门在项目立项、建设用地、工业技术改造财政贴息及科技立项经费等方面给予优先,培育一两个对“浙八味”温郁金中药材生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同时,健全温郁金等“浙八味”中药材生产企业的产业指导政策,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发展,加大对温郁金等“浙八味”中药材产业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