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最新要闻 正文

他与龙灯结缘半个多世纪 走近潜川镇龙灯手艺人郑东根

2016-02-05 08:30:48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徐文波  编辑: 王健

   浙江在线02月05日讯 春节临近,临安的很多地方都开始热闹起来,扎龙灯,舞龙排练,真可谓锣鼓声声辞旧岁,一派即将过年的景象,而一场精彩纷呈的舞龙节目,也给这个春节带来了不可或缺的一份年味。近日,笔者在潜川镇见到了正在赶制龙灯的手艺人郑东根,郑大伯向笔者讲述他与龙灯结下的近50年情缘。

  机缘巧合,与龙灯结下不解之缘

  郑东根从小住在潜川的一户农家,家旁有一大块空地,上世纪60年代,镇里好多大型的活动、集会都会统一到这个空地举行。“每到这时候,吹喇叭的、敲铜鼓的、荡湖船的、跳龙灯的……只要有热闹的活动,这些演出的队伍都要从我们家门口经过的。每次他总要跑出去看热闹的。而这其中,我就最喜欢看调龙灯了。”

  郑大伯年轻时是学机械的,在当时的杭州机械中等专业学校机械专业读到二年级,赶上了上山下乡,他被下放到安徽潜山县,“潜山县景色很好,那里人的龙灯也调得好。”郑大伯在那里一待就是十几年,因为他学机械时有一点美术功底,就被安排在县文化站工作,工作就是画伟人像,墙上、牌楼上,画幅最大的要有十几米高。

  这些经历和他将来做龙灯多多少少有关系。而直接关系到日后做龙灯的是这么一件事:郑大伯的爱人是潜山本地人,小舅子是一位篾匠,忙起来,也会喊他过去帮忙。从那时起,郑大伯学会了劈竹篾,劈得很麻利,“那时纯粹就当活儿做,没想到日后做龙灯时,那可是基本功啊!”扎龙灯先要做龙骨,龙骨是用竹篾做的,要想取到竹篾,先要学会劈竹子。

  也就在那几年,郑大伯有机会接触到了龙灯的制作。“那时候,剧团还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借用天宁寺西边一排房子,沪剧团、评弹团等都在这里。有时候演员们出去跑码头,我们这些美工就聚在一起做东西,相互切磋切磋技艺。我记得当时沪剧团有位老师傅,有一次他接到的任务是做龙灯,我们就跟着一边看,一边学。”因为感兴趣,有基础,郑大伯没花多少时间就学会了扎龙灯。

  从那时开始,郑大伯又重新拾起了年轻时扎龙灯的手艺,劈竹篾、做龙头、做龙骨、做龙尾……接下来就是郑大伯爱人的事情了,他爱人可是一名好裁缝,于是就要负责装饰龙头、做龙胆(在龙骨架外头糊上的一层衬布)、做龙衣。“有了她,我就不用再出去找裁缝了,并且别人的手艺也未必如她!”郑大伯说。

  自打那时候起,郑大伯与爱人就有了扎龙灯的默契,一直到政策改动,郑大伯带着爱人连同这手艺一起带回了潜川。

  如今,郑大伯退休在家七八年了,扎龙灯是他的乐子。一条13节长的龙,他和老伴通力合作,往往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都是手工活儿啊!但是郑大伯不怕辛苦:“实事求是说,我就做过十几条龙,要论数量,肯定不如有些老师傅多。但我也有自己的特点,我扎出的龙漂亮,这么多年和美术打交道,我审美还不错!”郑大伯扎的龙灯还有一个特点,他善于发现新材料,在龙灯制作中主动地运用这些新材料,这也是在剧团当美工时积累出的经验,让他手下的龙看起来总是又特别,又妥帖。

  制作龙灯有难度,舞龙灯也是门技术活

  郑大伯说:“这做龙灯是个集体的活计,现在也没多少年轻人会做了,潜川的青龙在临安乃至外地都算有点名气的,还是一个非遗项目呢,为了把手艺传承下去,我们俩老头再加上老郑的爱人可是要经常在一起研究研究、琢磨琢磨。特别是在春节临近的这几天一些收尾的工作可要加紧做了。今年天气不好,难得见太阳,这接好的龙骨不易成型,我们每晚都要放在火炉上烤一烤,让龙骨能尽快成型。”当被问及为何如此操心这扎龙灯事情时,老祁只说了一句:“过年嘛,就图个热闹,这要万一龙灯没做好,村子就不热闹了!”

  不只是扎龙灯耗时耗力,这春节期间舞龙灯更是一项技术活,村里年轻力壮的都要担负起舞龙的责任。郑大伯说:“这舞龙一定要配合,所以基本上都要提前一个星期在原来的那块空地上操练一遍。而要让整条龙活灵活现,就要龙头带得好,我年轻的时候,可是村里舞龙头的一把好手。现在年纪大了,舞不动咯。”

  村里人都对郑大伯的舞龙技术赞不绝口,现年53岁的村民老祁说:“那时候,老郑舞龙头那可是活灵活现的,左拐右拐、盘龙造型都要龙头带,而且在我们乡下,龙头的地位可举足轻重,龙头往地面这么一扫,但又不能碰着地面,万一要是去哪个接灯的人家龙头沾了地,那可是烦了大忌的,弄不好人家还会跟你急。”

  郑大伯说道:“这舞龙需要用巧力,这左一下右一下的,学会用巧力那就省力多了,用蛮力的人没有半小时肯定手脚酸麻,没有力气再舞了。特别是在做盘龙造型的时候,可马虎不得,弄不好这龙就会打结,不止龙灯坏了,还会坏了邻里的和睦关系。”

  舞龙头有讲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笔者在走访临安民俗协会了解舞龙的基本要求时,协会的工作人员刘小芬告诉笔者:“舞龙头是春节活动中的一种仪式,由日、月、星等组成仪仗队。龙头用竹篾造型后涂上色彩,显得古朴、庄严。祭祖时,执龙头者随着鼓点作出各种动作,或进或退,或舞或止,或跳或蹲,有一定章法。舞龙头表现了‘九龙’出世及成长的过程,包含了‘九龙出世’、‘东海嫁水’、‘行云布雨’。‘深潭求亲’、‘九龙归位’等套路的表演。虽然现在人们对这些有些生疏了,但过年嘛,终归就是为了图一热闹。”

  但无论怎样,舞龙这一传统在临安也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没到春节,没有锣鼓喧天,没有龙灯,总感觉春节的年味会逊色很多,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村子里能有一条“龙”。可就以为这片土地在今后可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