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最新要闻 正文

“拆治归”三字经 再谱发展新篇章

代表委员热议“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浙商回归”组合拳
2016-03-07 08:13:5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裘一佼 刘乐平 邓国芳  编辑: 施菲菲

   浙江在线03月07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裘一佼 刘乐平 邓国芳)“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浙商回归”,在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审议和讨论中,这三个词语无疑是热词,因为它们生动阐释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等目标。

  拆、治、归,三个动词,形象地概括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浙江大地,正在持续推进的一场深刻变革;高度浓缩着“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的浙江人,对于新一轮发展的战略部署;紧扣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浙江目标;彰显了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心。

  这三个热词有一个亲切的名字——“拆治归”三字经。在全国两会期间,浙江这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探索,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共鸣。

  3月2日,当“梦想号”航班冲向蓝天之时,赴京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浙江代表团俯瞰着一个别样的浙江。

  一座座独具江南特色的城、镇、村,镶嵌于都市和田野,在绿水青山间优雅绽放;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河流,连起平原和丘陵,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代表中,有的是治水成效明显的“河长”,有的是“三改一拆”中的排头兵,有的是转型升级的业界先锋……躬逢盛会的机遇,让他们相聚在一起,几乎每个人说出的故事,都离不开“拆治归”三字经。

  的确,这三个字代表了一种速度——浙江治拆联手,消灭黑臭河5100多公里,消灭垃圾河6500公里,以治水倒逼拆违汰劣;也代表了一种深度——浙江拆归联动,拆除违法建筑4.7亿平方米,为转型提供空间;更代表了一种高度——浙江归治同向,“浙商回归”到位资金去年超过3000亿元,生态环境的优势正转化为转型发展、富民惠民的新优势。

  东海之滨的浙江,共和国璀璨耀眼的经济板块。这三个字,也恰如其分回答着,浙江深化改革何处撕开口子?壮大新兴产业何以气贯长虹?人民群众如何获得满满的获得感?

  “拆治归”三字经,环环相扣、拳拳生风,换来了江河湖海的新面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喝彩声,闯出了转型升级的新天地。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又对三字经有着怎样的解读?

  治拆联手

  治出一番新气象

  “不拆违,难治水;治好水,促转型”

  拆违与治水,岸上与岸下,两者如何相辅相成?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永康告诉记者,丽水大港头的故事,让他印象深刻。

  大港头,这个名字可能并不出名,但说起古堰画乡,很多人都会联想起八百里瓯江的苍翠碧水。

  古堰画乡,就在丽水莲都区大港头镇,不过,这方流淌着诗意的大地,一直有个“痛点”——在大港头镇域,有一片占地面积达23.36万平方米的木制品加工点,这里154家企业,亩均产值仅36.53万元,且没有一家手续是完备的,安全、消防、环保隐患大,违法建筑多,是典型的低、小、散行业。

  记者电话连线丽水市委常委、莲都区委书记葛学斌,他说大港头曾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早在2005年,丽水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古堰画乡”;去年1月,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挂念着风光秀丽、底蕴深厚的“古堰画乡”和丽水巴比松油画;同年6月,古堰画乡小镇入围首批省级特色小镇。

  “古堰画乡的水不能脏,岸边的低小散行业一定要下决心整治,违建不拆,治水难成,转型无望!”葛学斌回想去年5月15日在整治工作动员会上的表态,依然激情满怀。

  43天,拆除违建8.2万平方米,清理违法用地22.52万平方米!

  同时,45.77公里的河道全面治理,150家大港头镇、碧湖镇区域内的养殖场关停了,大港头镇自来水厂建成了,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有序推进,古堰画乡河道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

  拆违与治水,让“古堰画乡”真正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如今,小镇文化产业基地、通济堰养生园、隐居画乡等一批投资达19亿元的项目正在建设中,未来5年,小镇将力争完成投资57.59亿元,重现“百业百态、百工百匠”的景象。

  “治拆联手,方能治出转型实效、拆出发展空间。”王永康曾在丽水工作,亲眼见证并推动大港头木制品行业整治,“以拆助治,以治推拆,不仅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组合拳,还是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更是发展民生事业的组合拳。”王永康说。

  全国人大代表、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蓝伶俐,也为大港头的故事点赞。因来自丽水,她一口气报出了好几个丽水的“第一”——丽水生态环境质量连续12年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8年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7年全省第一,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27天。她自豪地告诉记者,好环境也引来了“金凤凰”,丽水去年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47.5亿元,增长42.5%。

  在浙江,大港头和丽水的故事,并非个例。“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不仅走进了每一个浙江人的生活中,而且在各地推进快、攻势猛,全省地表水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断面比例72.9%,黑臭河变成了景观河、风景河;与此同时,拆除违法建筑4.7亿平方米,关停整治提升特色小行业企业3万多家、养殖场5万多个,城乡环境得到很大改观。

  治拆联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的新气象。

  拆归联动

  拆出一片新天地

  “向违建,要空间;金凤凰,把家还”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招商引资有多难?全国人大代表、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利众引用了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没有过不去的坎。”

  他的信心来自哪里?“一马平川的嘉兴,没有围垦海涂的空间,也没有削峰填谷的余地,只有通过农村土地的整理、拆除违法建筑、淘汰落后产能,来赢得发展机遇。”陈利众说,通过“三改一拆”,已经拆出432万平方米的新空间,拆除了全区95%以上的违法建筑。

  这些宝贵的空间,就是招商引资的一大“利器”。这几年,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了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两个,5亿美元以上项目5个,其中就有阿里巴巴菜鸟城、科博达工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浙商回归项目,实际到位浙商资金、实际利用外资、财政总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一番”,连续两年在全省21个国家级开发区考核中名列第二。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这一点我感触很深。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杭州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三改一拆’工作,极大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了城乡环境面貌、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长张鸿铭表示,“十三五”期间,杭州将持续深化“三改一拆”,围绕经济提质增效,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做到空间、土地、产业等多规合一,把腾出来的宝贵空间用来发展现代产业集群、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三年多来,之江大地上演了一幕幕神奇的变化,“三改一拆”成为浙商回归的加速器,为新产能、新业态腾出了空间。在人口密集的宁波市海曙区,寸土寸金的街道及商圈已使得区域发展难以有新的空间,新近引进的产业面临无处安放的境遇。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保障了重大工程项目的有序推进,发展空间得以延伸。近年来,宁波电子商务城拔地而起,其中宁波电商城海曙园区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腾出来的土地成为新兴产业及电子商务产业的孵化基地。

  “三改一拆”收获了腾笼换鸟、倒逼转型的奇效。浙江鹏昌皮革有限公司新厂房正式投用已有半年。公司所在的温州平阳县南溪制革基地,曾是历时30年、连绵262亩的成片违建区。制革是平阳支柱产业之一。如今,基地改造基本完成,新厂房占地不到原来一半,产值却成倍提升。

  拆出违法占地42.98万亩、腾出改造用地38.61万亩……宝贵的土地资源为浙江后续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空间,更为浙江再创新辉煌开辟了巨大舞台。

  拆归联动,浙江人正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魄,铺排出一路风景。

  归治同向

  迎来一个艳阳天

  “优产能,引进来;浙江水,绿永远”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我们要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浙商回归是杭州扩大有效投资的‘生力军’。2015年,杭州共引进浙商回归资金680亿元,比上年增长31%,但没有一个项目是会污染这片美丽土地的。”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副市长谢双成这番话掷地有声。

  美丽的浙江召唤着天下的游子。

  “从故乡到他乡,绵长的山道,扑面的寒霜,一路风雨打湿你的臂膀。三百六十五里路,从珠江回钱塘,你翻越南粤的山丘,给欢乐插上翅膀。听,家门口的公园里有孩子的笑声朗朗!”

  这篇2014年风云浙商颁奖词,勾画的是一位浙商回归故乡二次创业的动人故事。上海银润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廖春荣,正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2011年,廖春荣作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给国际游乐项目“凯蒂猫家园”在安吉找个家;同一年,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召开,一大批海内外浙商共话桑梓之情。随后,像廖春荣这样的浙商加快了回归的脚步。

  “凯蒂猫家园”后来的故事,大大超出了廖春荣的想象:总投资25亿元的“凯蒂猫家园”落户之后,一批“大好高”项目纷至沓来:总投资12亿元的风情小镇“大年初一”破土动工;戛纳影视城项目落户安吉;4个通用航空项目和4个无人机项目签约安吉……这样的美妙画面,正是浙商回归的魅力与荣光。

  为什么是安吉?风情小镇“大年初一”的投资方、海南飞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毛剑锋的回答简单干脆:因为水。在海南创业多年、重返故乡的毛剑锋遇见了新天地。他惊喜地发现,故乡的秀丽山水,还是小时候的模样——变化似乎不曾有过,但那一场波澜壮阔的“五水共治”却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什么样的环境,吸纳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企业,造就什么样的环境。在谢双成委员看来,一方面,“五水共治”让家乡环境变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才能让更多浙商带着浓浓的感情归来;另一方面,“五水共治”亦让浙商资本趋于更绿色、更生态、更创新的投资方向。

  浙商回归和“五水共治”,最终所指向的,是一个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浙江。谢双成委员说,“归治同向”,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发展举措的有机结合,更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归治同向,站在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转型征程上的浙江,正在大踏步迈向“两富”和“两美”。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