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哪车站就在哪 "一个人的车站"乐清版
浙江在线03月28日讯 (通讯员刘君眉 钱江晚报记者汪子芳/文 通讯员郑鹏/摄)磐石镇是乐清市西南的一个临江小镇,在小镇的迎晖南路上,有一个面积不足3平方米的袖珍车站,作为车站里唯一的工作人员,66岁的施献国既是站长又是调度员、调解员,他在这个小车站里坚守了15年。
这个不足3平方米的小车站,是由一个收费站的废弃岗亭改建而成,远远看去,只是一个黄蓝色漆块拼接的铁皮箱。小车站侧面的入口处,挂着“磐石车站”4个字,黄底红字,显眼的字块似乎在不断提醒路人:“车站”才是它真正的使命。
这个长2.2米、宽1.4米的袖珍车站,由于常年风吹日晒,车站外侧的油漆斑驳,铁皮箱外皮还残存着许多广告贴留下的痕迹。
这个袖珍小车站里,里面硬是挤进去一张自制的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册《乐清市城乡公交磐石线车辆每趟发车时间登记表》,地上一条塑料小方凳,剩下的空间则塞满了施献国日常使用的瓶瓶罐罐。只有将方凳推到桌底下,室内才勉强可以放一个靠背椅,供人休息。
15年来,无论寒暑,66岁的施献国就在这个小车站里工作。而他的工作,就是在来往的城乡巴士签到本上,盖上一个“磐石”的印章。
在“磐石车站”出现之前
他人在哪儿,车站就在哪儿
施献国介绍,现在从磐石通往乐清市的班车,一共13辆,每辆车每天来回6趟,基本上10分钟左右就有一辆车通行。
最早的时候,小镇里还没有“磐石车站”,所有的班车都是以老施为“终点站”,他站在街上某个位置,班车就停靠在哪里。当然,这只是一种老施自嘲的说法。他每天所站的位置,并不会偏离默认的终点处太远。
大约5年前,乐清城乡巴士合并到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公司从市区搬来一个废弃的岗亭,这才将“车站”的地点固定下来,也直到那时,小镇才有了名副其实的磐石车站。
老施是柳市人,有了车站以后,他每天6点坐公交到磐石车站,晚上6点半左右再坐末班车回家。一年365天,包括春节期间,老施几乎天天如此,偶尔生病或者家中有事,他就会让老伴来替代自己。
老施的工作,就是透过小车站的窗户观察来往的车辆,一旦有城乡巴士要到站,他就拿起印泥、印章跑出去,在售票员伸出窗外的签到本上按下印章,等车站里的乘客陆续上车后,再目送车子离去,继续等待下一辆车的到来。
每天接送两千多名乘客
老施说自己舍不得离开
现在乐清和磐石之间的城乡公交,每辆车一天跑6个来回,每车29个座位,老施算了算,自己每天大约要接送2000名乘客。
到了夏天,酷热难耐,这个由铁皮制成的袖珍车站内就像是一个大火炉,在里头待一会,衣服就要被汗水湿透。这个时候,老施也跟乘客一样,躲到附近居民家的屋檐下乘凉。
到了冬天,小车站的门朝东北,即使关了门,寒风沿着缝隙刮进来,屋里总是像冰窖一般寒冷。
老施说,让他最苦恼的是,不是车站的简陋,而是乘客们的怨言。有时候乘客等了太久而坐不上车,他们会向着小车站发脾气;更多时候是抱怨车站的简陋,没有遮风避风的候车厅,乘客只能露天等车。
为此,老施还特地在“车站”里多放了两张凳子,但是,这起不到多大作用。
这么多年下来,碰到不理解骂人的乘客并不少,但老施仍然坚持了下来。他在这里呆得久了,也成了老江湖,如果有乘客和司机发生口角,他总是第一个冲上车做调解员。他一开口,一般大家都不吵了。
而车站里,那些乘客落下的东西,也被老施仔细地保管着,像钱包、手机、行李箱、衣服鞋子等,大多数都找到了主人。
老施说,一个人的车站,他坚持了15年,至今仍然舍不得离开。
他既是站长,又是调度员,他的车站只有3平米
“一个人的车站”乐清版:
15年,他坚守若“磐石”
日本北海道古老而偏僻的旧白泷站,因为一个女孩即将毕业,这个为她上学而保留至今的小车站,也如约道别最后一位乘客,告别了它的历史使命。
这两天,我们被这座“一个人的车站”刷屏,也被那个温暖的故事感动。
在温州乐清,也有一座“一个人的车站”。在这个只有一间简易棚的迷你车站里,66岁的施献国既是站长,又是调度员。他一个人在这里坚守15年,全年无休。每天,他都认真地在每辆到站的公交大巴的签到本上,盖上印章。
这里,叫“磐石车站”,施献国是这里的“国王”。
他说,自己的车站虽小,每天却要迎送2000名旅客。
这方印上的字是“磐石”,每天老施要摁几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