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最新要闻 正文

浦江治水成全国标杆 看看这3个人的治水故事

2016-04-22 11:03:05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何贤君  编辑: 陈晨
浦阳街道治水护水小分队在巡查河道。

  

   浙江在线04月22日讯   (钱江晚报通讯员 洪建坚 许乾虎 见习记者 何贤君)浦江,曾因“水晶之乡”名扬四海,水晶产量大了,水却不清了,而如今,“治水”成了它享誉全国的金名片。

  4月20日~4月21日,全国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浦江召开。全国各省市环保部门负责人实地参观后,纷纷竖起大拇指。环保部长陈吉宁也盛赞浙江“五水共治”经验,表示应当推广全国。他说:“三年就变样了,只要想做,治水并不难。”

  要说浦江治水有什么秘诀,除了壮士断腕的决心,许多当地人都对钱江晚报记者说起3年前的一句口号:“全民治水,不让一人缺位。”

  今天,我们来讲讲3个基层治水工作者的故事。他们是浦江治水的缩影。

  80岁老党员陈炳春

  年纪太大不能下河

  我就在岸上捡垃圾吧

  走在浦江县大畈乡建明村新廊下自然村的村道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垃圾。每天7点不到,80岁的陈炳春就拿上工具,佝偻的身子出门清扫垃圾。他的故事,在浦江县几乎家喻户晓。

  曾经的新廊下自然村,河道里垃圾成堆,脏乱差的景象让陈炳春心急如焚。

  “我19岁入党,已经有60多年的党龄了。”陈炳春说,河道要治理,村庄要变美变干净,作为老党员不仅要尽一份力,而且还要率先做出榜样。

  陈炳春知道,如果下大雨,岸上的垃圾就会被冲进河道。

  “别人走到我们村里,如果看到村里很脏,下次还会来吗?我年纪大了,不能下河捞,捡捡岸上的垃圾还是可以的。”陈炳春说,他这也是在为“五水共治”做贡献。

  正是这样的信念,陈炳春对村里的卫生一天都没有松懈过。

  每天早上7点不到,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时,陈炳春早早的就环绕着村庄四处寻找垃圾了。河岸边,只要不是太危险的地方,陈炳春总是身体力行。一把扫帚、一个畚箕也成了他每天出门的“标配”。

  治水小分队成员吴振军

  矿泉水瓶随身带

  看到异样的水就装回来检测

  “不是在污染现场,就是在去污染现场的路上。”这是吴振军这两年最真实的生活写照。作为浦阳街道5人治水小分队中的一员,他的一举一动直接关乎浦阳江水质的好坏。

  每天一上班,吴振军的任务就是巡河,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看到河道有垃圾,第一时间通知保洁员到场清理;看到有污染河道行为,当场制止。

  三月中旬,东溪县府东门段的河道内漂浮着100多张名片,按照名片上的联系方式,吴振军找到当事人,责令其下水清理;

  前不久,南门社区出现一堆建筑垃圾,吴振军通过其中的半块地砖找到店家,并顺藤摸瓜揪出了抛垃圾的黑手……

  这些鸡毛蒜皮却事关治水大计的事,就是吴振军每天的日常。

  无论何时何地,在吴振军的车上,都带着雨鞋、雨衣、手电筒、开盖勾和洋镐,这“五件套”是他日常治水护水的标配,“雨鞋雨衣下水和雨天用,手电筒晚间用,开盖勾和洋镐则是为了追查污染源。”

  吴振军还有一个习惯,每当喝完矿泉水,他都会把矿泉水瓶收着。“看到哪段水有异样,马上拿出瓶子装水带回来进行检测,准确掌握管辖河道的水质情况。”

  浦阳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明凯

  每天沿溪走十多公里

  3个月瘦了20斤

  2014年初,刚当上浦阳街道党工委书记的张明凯,就把治水的目标指向了东溪、西溪、石马溪、前溪和泉溪。“这几条是公认的硬骨头,尤其以西溪的污染最为严重,沿线有三千多家水晶加工点,污水直排现象屡禁不绝。”

  浦阳街道位于浦阳江上游,辖区内的七大支流,最终在浦阳江汇聚。这些支流的清澈与否,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整条浦阳江的治理成败。

  2014年6月,张明凯亲自带领街道工作人员,与执法部门一起对园区内100多家水晶加工企业、2.7万平方米违法建筑进行拆除,遏制了违法建筑对溪渠水质的污染。

  在治理西溪的3个多月时间里,张明凯几乎每天都要走上十多公里路,无论是岸上平地,还是脏水横流的溪流,每一处污水、每一个渗漏点,他都会亲笔记下来。

  这段时间,张明凯的体重下降了近20斤。

  如今,西溪、东溪现在已是清水潺潺、溪鱼成群。张明凯经常跟同事打趣说,“现在体重又增加了一点,走路变少了,因为河里的水真的好多了。”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