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边工作32年 嘉兴一家人的红船情缘
浙江在线7月1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黄娜)早上8点,嘉兴南湖老渡口,和往常一样,59岁的张新志将手中的包子放到一只流浪猫前。
在嘉兴,张新志有个霸气的外号:岛主。这个岛,是南湖湖心岛,他在这里上班,已经整整32年。
他还有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身份——“红船管家”。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了大半辈子,他这30多年的重要任务,就是守护红船。
没错,就是中共“一大”在上面召开的那个嘉兴南湖红船。
不仅如此,他的妻子、女儿都在南湖景区工作,妻子徐金巧在退休前,是一名金牌讲解员;女儿张一在红船边做了五年讲解员,现在转岗做景区策划。
这个光荣的家庭,被称为“红船家庭”。
典故
现在南湖上的这艘红船
是根据回忆和史料仿制重建的
1984年,张新志分配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与红船相伴32年,他对这件“镇馆之宝”了如指掌。上班第一天,他听说红船从此就要由自己负责维护,“荣誉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肩上的担子重了,但却感到自豪和振奋。”
昨天上午,“七一”临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停在湖心岛东南岸的红船前排着长队。
时光倒回至1921年。
那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7月30日,法租界的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会场,会议被迫中断。后来在桐乡乌镇人王会悟的建议下,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
“租游船花了8块大洋,当时一块大洋很值钱,可以买一亩地了。”张新志说,他们曾向晚年的王会悟求证,“代表们从嘉兴狮子汇码头上拖梢船,到湖心岛后驳到游船上,驳船付了3块大洋,另外5块大洋是游船一天的租费。”
开会地点在距湖心岛200米的湖中央,为掩人耳目,还准备了麻将牌,如有船靠近就假装打麻将,王会悟在船头放哨。
就在那艘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一艘普通的游船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了著名的红船。
张新志说,现在停在南湖上的这艘船,是一艘单夹弄船,长16米、宽3米,船壳呈黄褐色,船后还拖着一只小的拖梢船,用于摆渡客人。“由于年代久远,早已找不到当年举行会议的那艘船。为还原历史,这艘船是据董必武、王会悟等同志回忆和相关史料记载,于1959年仿制重造的。”
关于南湖红船的“前世今生”,张新志早已烂熟于心。
守护
32年岁月,他把红船当亲人
每年都拆开上油保养
张新志目前是南湖革命纪念馆陈列文保部副主任,32年在湖心岛工作,对岛上的角角落落了如指掌。包括岛上的流浪猫,早都与他相熟了。
这么多年,张新志最重要的任务,一直是负责红船的维修工作。
“日晒雨淋,红船在水里易腐烂,所以要两年一大修,一年一小修。”
张新志说,每年7月25日左右都要对红船进行修缮保护,工期50天左右,确保“国庆”前能和游客见面。
“修红船要在暴晒的露天,船体光零件就有500~600个,要全部拆卸下来清洗晒干,再上七八遍桐油,确保油渗透进去才能防腐,船底送造船厂保养。”张新志说,维修要做到“修旧如旧”,每次都要花费很大的功夫。
他还要每天在岛上转悠,观察古建筑、古树名木有没有“毛病”,南湖革命纪念馆是国家级文保单位,丝毫都马虎不得。
张新志最怕的是恶劣天气,大雪天,要时刻观察雪情,及时清理积雪;台风季节要根据风向移位,把船转移到避风港,用绳子、铁锚加固。
2001年6月,因台风天气,张新志和同事们创下了七天七夜不离岛的纪录。
“这么多年都围着红船转,现在一旦遇到恶劣天气,还是睡不着觉,条件反射一样,隔一会就给值班人员打电话问问。”
张新志笑说,这是职业病了。
情缘
一家三口都围着红船“打转”
这是一个光荣的“红船之家”
中午,张新志的女儿张一到岛上彩排,“七一”这天央视要直播,张一做讲解员,虽然很熟悉了,但讲解词仍要提前过一遍。
1米72的个子,张一是个漂亮的姑娘,从小跟着父母在南湖边长大,她这里的角角落落都非常熟悉。
“她当初报考南湖景区的讲解员,还是瞒着我的。”张新志笑说,“女儿自己非常努力,后来成了金牌讲解员,接待过很多领导。”
“能站在红船边讲解,非常让人自豪。”张一今年30岁,做了五年讲解员,今年因工作需要,刚转岗去做策划,负责组织活动、推微信、搞智慧旅游。
“要用年轻人的方式说党的历史,要既好听又易懂。”张一说,做这一行,妈妈就是最好的老师。
妈妈徐金巧年轻时是嘉兴京剧团的当家花旦,后来剧团解散,她便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当讲解员。没想到,一干就干到退休。
“讲解员要多学习、多向老同志请教,我年轻时常跑图书馆、档案馆,学习中共党史、嘉兴历史和名人文化史。”徐金巧说,知识储备一定要够,因为谁知道游客会问什么问题。
凭着这股“好学”的精神,徐金巧也是景区出了名的金牌讲解员,后来负责培训新讲解员,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常讲常新,要与时俱进,找到自己的风格”。
这一家人,都有十分浓厚的“红船情节”。
感动
全国都慕名来瞻仰红船
他们见证了许多感人时刻
今年“七一”有些特殊,是建党95周年纪念日,比起往年,肯定要忙碌得多。
昨天,南湖边已经游客如织了。来自上海的金大伯十多年前来过,“南湖变化太大了,绿化越来越好,交通也越来越便利,纪念馆也造得大气庄严。”
黄燕今年35岁,带着上二年级的儿子也来瞻仰红船,“我希望他不光从书上学历史,还要到实地去看,懂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样的游客,张新志一家见过很多,“看到新党员庄严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言,很多时候还是会激动得流泪。”张新志说,有不少离休老干部,有的90多岁了,把瞻仰红船视作“人生最后一个心愿”,还有不少残疾人是家人搀扶着来的,甚至有一名因中风而偏瘫的老干部,是坐轮椅来的。
“还有两年我就要退休了,要尽心做好本职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张新志说,他把那些感动全记在心里,退休后如果景区有需要,他定会义不容辞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