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最新要闻 正文

绍兴凉茶摊易主三回 代代都是白发老人

2016-07-21 10:28:59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汪子芳 文/摄  编辑: 陈晨

     昨天上午10点,绍兴城区的气温超过了35℃,走几步就会汗流浃背。

  在越城区大校场路的公交车站旁,几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忙碌,有人在烧水,有人佝偻着腰,往一个一个陶瓷杯里斟倒茶水。

  这个免费的凉茶摊,已经接力经营了24年,换了三代“主人”。每一代,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创建凉茶摊的14位老人

  13位已经离世

  一个凉棚,一张老旧的长条桌,一把藤椅,11个陶瓷杯……这个凉茶摊,古朴而干净。

  1993年,越城区钟堰村的老人们决定自掏腰包,义务组建一个施茶的凉茶摊。从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十到八月初十,这最热的三个月里,老人们都会在此施茶倒水。

  24年过去了,当初创建凉茶摊的14位老人,13位已经离世,仅剩下82岁的何六一老人,依然在茶摊上忙碌。

  “我们以前是泥水匠,在外面的工地上干活,又渴又热的时候,想去讨杯茶也讨不到,后来我们不做泥水工了,就想开个施茶会,免费给大家提供茶水。”对于设立凉茶摊的初衷,何六一老人这样说。

  凌晨4点开张

  只为让环卫工喝上茶水

  近几年,城中村改造,钟堰村合并到府山街道越西社区,凉茶摊也多次搬迁,但“钟堰老人施茶会”的名字一直没有变。

  施茶老人也接力到了第三批。82岁的严双荣老人,是凉茶摊如今的负责人。

  按照惯例,凉茶摊每天凌晨4点开张。老人们借着星光,骑20多分钟的三轮车赶到这里,搬出不锈钢茶桶、长桌、塑料凳,给煤炉边的鼓风机接上电源,用碎木片生好煤炉,从几米外的地下水龙头处接好自来水……

  5点半左右,等第一锅水沸腾,老人们憋足劲,把热锅抬下,将沸水分别倒入装有茶包的茶叶桶和白开水桶里。

  “环卫工凌晨四五点就已经在工作了,等他们忙完,就可以喝到我们的茶水。”昨天,负责烧茶的老人是84岁的余阿王。

  一阵风吹过,带起煤炉的热浪,吹红了余阿王老人沧桑的面庞。

  多时一天要烧1000斤水

  午餐是咸鸭蛋就白米饭

  昨天负责施茶的老人,是82岁的张王根。他接过路人喝完的茶杯,洗干净,再倒入新的凉茶。

  烧水的是个大钢精锅。从凌晨4点出摊,到下午2点收摊,每天他们要烧二三十锅水,多的时候,要烧40多锅,大约1000斤。

  中午1点,喝茶的人不多,老人们才开始吃午饭。

  余阿王老人拿出一个白色洋瓷饭盒,菜就是一个咸鸭蛋。张王根老人的伙食要好一点,还带了一瓶黄酒,抿一点,咂咂嘴,笑眼眯眯。

  “附近有家饭店的老板,要给我们免费准备午饭,但是我们拒绝了,我们习惯了自己准备饭菜,也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余阿王老人说。

  很多人给凉茶摊捐款

  绝大部分他们又捐了出去

  其实,被老人们感动的人还有很多。

  据老人们统计,每年都有上千人给凉茶摊捐款,甚至有些人专程从杭州、嘉兴赶来。

  凉茶摊有专门的会计负责登记。收到善款,就会给捐款人一张收据,每一笔支出,也会记在账本上。

  这些捐款,除了维护凉茶摊的运作,其他的老人们都用来捐助贫困家庭。

  “今年到现在,我们已经捐出8万元善款。”余阿王老人说,“每个困难家庭一万元,这些家庭都是从新闻报道中看到的,我们要确保把钱捐给真正需要的人。”

  凉茶摊能够良性运转,让老人们很高兴,但他们也担心后继无人。

  “现在经济好了,大家都喜欢捐款,但是很少有人愿意跟我们一样,来茶摊施茶。好在我们还算硬朗,只要自己能干得动,就会继续干下去。”余阿王老人说,就算人累一点,心里也是高兴的。

  下午2点,老人们要收摊了。余阿王老人清理掉煤炉里的余灰,用水浇灭红碳,倒掉茶桶里的凉茶,和张王根一起,将所有的桶、锅和不锈钢支架整理好。

  老人们互相道别,戴上草帽,跨上三轮车,吱呀吱呀地往家里骑去。

  本报记者汪子芳文/摄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