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最新要闻 正文

免费开放 温州17家城市书房24小时不打烊

2016-09-24 10:08:49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王益敏  编辑: 石溪(实习)

  中秋节的晚上,温州街头熙熙攘攘,灯火辉煌。28岁的朱伟来温州已经四年,忙于挣钱仍旧单身的他,在如此良辰美景,难免孤单寂寞。

  好在,有城市书房。自从发现这块“宝地”,这些天他下班几乎天天泡在这里,看书到深夜。

  “因为这个地方,让我多了个爱上温州的理由。”他说。

  书房布置得很温馨,倒像一家咖啡馆。落地窗,实木桌,布艺椅,橘色大灯,里面的读书人,也是临街一景——这不是奢侈的“诚品书店”,而是温州老百姓家门口的“城市书房”。

  这种自助式的公共图书馆,温州城区已开了17家,并逐渐向周边区县辐射。这里面向所有人开放,完全免费,24小时不打烊。而且,虽然无人看管,两年来却从未丢过一本书。

  感觉很温暖,有没有?

  24小时不打烊的图书馆

  半年多接待读者20多万人次

  温州市第一家24小时图书馆的出现,起初还有强烈的试验意味。

  2014年初,因旧城改造,温州市图书馆迁入新馆,位于市中心的老馆作为分馆继续使用。

  图书馆工作人员经常接到读者电话,要求延长开放时间。到了晚上八点半闭馆时,常有读者恋恋不舍,抱着书本不愿离开。

  当年4月,温州市图书馆索性尝试将老馆改为24小时运营,反响之好,出乎预料。

  温州市图书馆馆长胡海荣说:“30多个座位常常座无虚席,读者又给我们打电话要求增加座位。我原来很担心到了夜间会有市民来打牌,现在看来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半年多时间,24小时开放的城市书房就在温州市区陆续开出4家,总计接待读者达到20多万人次。“一个人在家读书固然有滋有味,而大家聚集一处,安静地找书、看书的氛围,却带着仪式感和庄重感,或能推动阅读的持续与深入。”胡海荣说。

  事实上,这也是“城市书房”得名的由来。温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书房”能带来家庭的温馨感,“当很多人还没有条件配置自己的书房时,城市就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共阅读场所,‘城市书房’就是城市居民生活的‘精神粮仓’。”

  纯公益的城市书房

  巨大的成本是如何解决的

  24小时不打烊模式起源于台湾的诚品书店,之后由北京的三联韬奋书店打响了名号,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温州市文广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在建不打烊书房之前,曾做过调查,“如果单单是24小时营业,对于读者而言,新鲜劲儿一过,图书馆的运营是个问题。”

  首先是成本问题。如果图书馆深夜运行还配有工作人员,那么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图书馆人力成本的增加。所以,温州城市书房不配备工作人员,读者凭借温州市图书馆借书证或市民卡,30秒就可完成自助借阅。

  但是,无人看管也不等于放任自流,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城市书房采取“凿壁偷光”的办法,向相邻单位借用保安,利用合作单位现有保安力量对书房进行维护,并且通过安置摄像头对书房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

  除第一家城市书房,之后的自助图书馆,都是以合作的模式运营,除图书由市图书馆提供以外,其他如运营经费、馆址和装修等都由合作方提供。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这些分馆有的是和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场地和装修;有的是和街道社区合作,选址在原先的社区阅览室,经过重新设计装修后开放。

  一间对所人有免费敞开的书房

  让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数飙升

  去年,“城市书房”建设被温州市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到目前已开出17家,每间书房面积在150~300平方米,藏书1万至3万册,有的还设置了少儿图书专架和儿童阅读专区。选址上,“城市书房”充分考虑环境场所的协调性和服务范围,主要选择公园、住宅区、文化中心等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

  40多岁的市民陈琦正在翻一本教针织毛衣的书,“这里有很多关于生活技能和养生方面的书,晚饭后散步到这里,看看书,很不错。”

  鲁家亮是第一家城市书房的保安,现在兼着管理员的角色。每晚接近午夜零点,他都会对阅览室里的图书进行整理。除了他,整间图书馆处于“无人看管”状态。

  鲁家亮说,图书馆从来没有少过一本书。阅览室在11点前经常满座,11点后人们逐渐离开。在此通宵读书的读者不多,偶尔有一两个人。他印象比较深的是住在周边的一个老人,深夜睡不着,便几次跑到这里看书消遣,直到凌晨三四点才离开。

  很多温州人说,有了城市书房,生活的幸福指数感觉飙升了不少。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