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最新要闻 正文

富阳富春山馆引来一流建筑师、一流故宫展

2016-10-28 10:36:5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李月红 通讯员 童笑男 刘杨 编辑:石溪(实习)

  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李月红 通讯员 童笑男 刘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多月以来,当无数慕名而来的观众走进富阳富春山馆中的公望美术馆时,都会油然生发这样的赞叹。开馆以来,这里已接待了3万多名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馆似山,山入馆。9月23日,省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位于富春江畔的富春山馆正式开馆。它创下多项纪录:

  ——省内最大手笔的区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集美术馆、博物馆、档案馆于一体,占地69亩,投资概算5亿元;

  ——国际知名建筑师王澍继获普利兹克奖后的首个大型作品,以传统山水画为设计理念,历时5年精心打造;

  ——开馆展上,故宫博物院30幅名画首次“出宫”南下参展,作品之精、规格之高史无前例。

  一座馆勾勒出富春江畔氤氲承续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一座馆传递出富阳坚定践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正是坚持这样的文化自觉和发展自觉,过去5年,富春山馆的全体参与者秉持工匠精神,以大地为纸、山水为墨,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造,高水平开展,在富春江畔筑起一座堪称“建筑版《富春山居图》”的文化新地标。

  一种自觉

  江还在、山还在,山居何在

  富春江畔,“长卷”再起。

  这长卷,是一幅画——《九峰雪霁图》。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一场名为“公望富春——名画回故乡特展”上,这幅出自元代画家黄公望笔下、描绘富春江两岸山水雪景的名画,六百年后首次回到故乡。

  这长卷,是一座建筑——富春山馆。以据传黄公望所作“山水诀”为设计灵感,以“传世之作”为努力方向,王澍带领他的团队历时5年建起一座“在山水之间有着谦逊态度的”现代建筑。

  两幅“长卷”,一种敬意:向这片山水致敬。

  “富阳对文化的自觉让我们感动。”9月23日,在富春山馆开馆仪式上,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和王澍说出了同样的一句话,揭开了人们好奇的谜底:一个区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缘何引来了最优秀的建筑师、最好的文博机构?

  这种自觉,是有土壤的。

  富阳,山水之境。回望历史,富春江畔走出了孙权、郁达夫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六百年前,黄公望晚年结庐在此,创作出中国山水画的扛鼎之作《富春山居图》。山水画,从这里走出新气象;造纸业,在这里传承了千年。

  这种自觉,是有敬畏的。

  一幅画,牵动着一方百姓。历尽数度颠沛流离,《富春山居图》被一分为二,三百年来未团圆。艺术不能割裂,文脉不能断流。作为画作原创地,多年来,富阳四处奔走为“山水合璧”努力。与此同时,建一座美术馆也被提上日程,等待画作终有一日回故乡开展。

  这种自觉,是有渴求的。

  作为“中国书法之乡”,富阳却没有一座像样的文化场馆,书画爱好者们的作品交流常常囿于当地影剧院内展陈。

  “让富阳人、杭州人在家门口就有一座世界顶级的美术馆、博物馆和档案馆!”2012年,富阳提出“文化强市”目标,围绕山水资源,实施“九大核心工程”。首先被提上日程的,就是建设“三馆”,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经过多次调研,以“最好的、最方便百姓进出的、能发挥最大效应的”为选址标准,最终,富阳在富春江畔划出一块枕山面水的69亩土地。

  这种自觉,是有传承的。

  一流的地块,需要一流的建筑。为了请动国际知名建筑师王澍来设计,富阳派人三赴北京诚挚邀请,在富春江畔彻夜长谈,“富春江还在,江两岸的山还在,山居何在”。这样的自觉,最终打动了王澍。

  一流的建筑,需要一流的展览。富阳向故宫提出借展请求。历经一年努力,30幅名画走进这个区级文化设施开展。

  “文化自觉,不是一句口号,它在富阳人民的一言一行中,在这座馆的一砖一瓦中。”富阳区委书记姜军认为,作为富阳区首个“文化地标”,一切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都为着铺就这座馆——这方百姓更美好的精神坐标。

  一种自信

  用工匠精神造一片山水

  展厅入口处,纪录片《用手舞蹈》持续默映。它讲述山馆的建造过程,一双双技巧高超的手,将鹅卵石敲出深浅不一的剖面,砌成错落有致的墙面,建起流线起伏的建筑造型。

  有意为之的设计,表达了一个主题:匠心。

  匠心,是富阳建造山馆的初心。

  山馆提上日程之初,富阳上下就形成了一个共识:既要表达山水地域的传统文化,又必须有当代元素。

  匠心,亦是王澍重建文化记忆的雄心。

  承接之初,王澍立下规矩:一是拿出一个村,同时建造山馆和进行新农居改造;二是建筑师必须有完整的设计决定权;三是允许建筑师全程跟踪施工,并按照建筑师的要求随时进行修改。

  规矩如此苛刻,却是王澍的匠心:把一张传世的山水长卷,做成一个“自带远山”的房子。

  这种匠心,首先意味着对创新的挑战。

  在6米多长卷上画山水,不易;在4.5万平方米土地上造山水,尤难。为此,王澍反复研究《富春山居图》,从据传黄公望所作“山水诀”中寻找灵感,获得“近山、次山、远山”的设计理念,在富阳区委常委会上获得一次性通过。

  这种匠心,是对传统的传承。

  他们就地取材,从洞桥、万市两个乡镇拉来杭灰石,从当地40万亩竹林运来毛竹,从周边取来夯土样本,从周边缸厂收来边角料;他们寻找自然材料与现代技术共存的机会,所有墙体在混凝土浇筑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瓦爿”砌筑技术,让这种错落有致的“瓦爿墙”再次出现在当代建筑中。

  这种匠心,也是对手作精神的尊重。

  王澍将工人们视为“哲匠”,请乐队进工地为他们开音乐会,鼓励他们将奇思妙想筑进墙,带领他们照着天空的晚霞做屋顶。

  这种匠心,更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在开馆论坛上,王澍向所有人发出一个邀约:50年后,来山馆看它最美丽的模样。这是王澍为山馆留下的“伏笔”,唯有山水四季的浸润,建筑才能在岁月中成长。这也是这座建筑所追求的匠心之巅:山即馆,馆即山。

  一种自强

  时代弄潮儿的奉献担当

  远眺山馆,屋脊绵延,似唱和远山;群墙晕染,犹天地倒影。在参观者眼中,山馆屋面美如画。不为人知的是,单是这1.6万平方米的屋面,就创造了世界纪录,浸透着建设者们一年的汗水。

  “5年里,正是设计方、建设方、管理方和布展方的同心奉献、排除万难,富春山馆才能在这个秋天如期亮相,以‘山水’之名完成致敬之意。”富阳人感慨。

  奉献,是每一方参与者的全力以赴。

  建设之初,项目建设方富阳工贸集团请来浙二建集团,他们曾承担过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项目。浙二建将原项目所有成员全部从宁波调至富阳,还将已离任的原项目经理吴庆兵再度调回;对团队进行了高规格配置。他们说,能做这样一个有高度文化自觉、高知名度的项目是幸运的。

  奉献,是每一位建设者的无私情怀。

  浙二建项目负责人之一徐可冰接手项目时,他的爱人刚怀孕,他们从宁波义无反顾地来到这里。孩子出生仅3天,徐可冰就重返工地。今年7月,工程进入冲刺期,爱人干脆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让他安心驻扎工地。

  5年里,因为项目难度大,陆陆续续有近百人退出项目。但更多抱着挑战自我的工人加入进来,40多岁的木工班组长寇永奇就是其中一位。今年春节,他带头不休假,带领着60多位工人日夜奋战在工地上。

  奉献,是每一位布展者的精益求精。

  “所有人都在与时间赛跑。”回忆一年来的布展筹备,富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玉龙及区文联主席严琦仍然能感受到那种激情。从最开始借画,到联系展柜、设计展厅、帮忙布展、编辑图录,故宫全程分头派人参与协助、手把手地指导;南京博物院无偿出借倪瓒的《古木从篁图》,这幅作品之前从未舍得展出过。

  最是文化能致远。建成至今,山馆的文化力量正在不断释放:如今,一到周末,山馆门口全是带着孩子来观展的家长,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向往文化的种子;馆内,一个800平方米的库房正在建造中,其设计标准可收藏一级品文物;馆外,参照山馆整体景观,江对岸的三座烟囱即将拆除,江南岸的区域规划正在制定中……

  一座馆,表达一方土地的发展理想:山水立馆,述山水观!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