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党员立家训严家规 美丽乡村焕新颜
浦江县郑氏宗祠内,“江南第一家”文史研究会副会长郑定汉给郑宅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讲《郑氏规范》。(资料照片)叶寒青摄
又是一年丰收季。日前,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揭榜”,浙中小城浦江赫然在列。这个曾经“环境最差县”的成功“逆袭”,离不开当地党员干部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上的辛勤付出。
治地先治家,家风连政风。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社会公益我先行……浦江上下一心焕新颜的背后,是广大党员干部以严正家风激发实干真干之风。如今在浦江,2.6万名党员人人立家训晒家规。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要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修身养性、家风传承和家国情怀层次渐进,党员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应是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
立家训
孝义传家根深叶茂
夜幕下,浦江县郑宅镇“江南第一家”牌坊熠熠生辉,古朴庄严的建筑勾勒出美丽的画面。漫步青石板路,人群熙熙攘攘,悬挂在住户厅堂、门口的家训牌匾、条幅,成为古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提起浦江的家规家训,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出自“郑义门”的《郑氏规范》。从宋、元到明、清,郑义门173人为官,却无一人因贪而罢官者,让世人对家族168条传世家训心生景仰与敬佩。
去年5月,在中纪委官网头条推出的“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中,首期推荐的就是来自浦江县的“郑义门:孝义传家九百年”。
“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在郑宅镇东明村党支部书记郑宏建家中,一块由郑氏家规演绎而来的家训牌匾格外引人注目。“时至今日,依然需要回望郑氏义门,不仅因为它曾经显赫的家族历史,更是因为,其中蕴含着的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流淌在后人的血液中,成为我们学以致用的知识储备。”郑宏建说。
浦江立县逾千年,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除“江南第一家”之外,9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承载了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如何深入挖掘这些“传家宝”,使其成为党员干部心中的立家立身之本?
从去年5月以来,浦江县开展了“立好家训、树好家风”活动。其间,当地启动专题调查研究,对该县家训的历史、现状、传承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挖掘出全县140多部家族宗谱中的家训,编印出《浦江县历代家训选编》《浦江县历代好家风故事选》。
截至目前,该县有10万多户家庭立下家训,全县2.6万名党员更是人人立家训严家规。
潘炎春是浦江县的一名机关干部,他的父亲在乡镇干了30多年的会计辅导员,经手的账目无数,从未起过丝毫贪念。“我记得父亲是用明朝薛瑄《读书录·体验》一文中的经典语句——‘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作为我们的家训,就是告诉我们有正直的思想才能做正直的事。”
晒家训
线上线下家风走红
百善孝为先。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在浦江县大畈乡湃桥村,每户党员家庭都有一块新牌匾,不但亮出了党员身份,还标注着每位党员户的家训家规。
在浦江杭坪镇薛下庄村文化礼堂,该村党员干部的家训同样醒目地挂在墙上供村民监督。“想要老百姓以家训作为做人做事的准则,党员干部首先要带头以身作则。家训上墙后,村干部做事前就会多思量,看看有没有背离家训。”村委会主任薛孟进说。
党员干部率先“晒”出家训后,不少村民找到薛孟进,请他代为书写家训。“诚信乃无限财富,不义之财勿念,生有道之财方心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通俗易懂的家训内容包括孝廉、为善、和睦、勤俭、诚信等方面,有的是从族谱上摘录而来,部分则是村民自行所立,还有一些是村民之间商量后新定的,“都是与村里实际情况挂钩的,大家都能看懂,接地气,更易学。”薛孟进说。
家风连着村风民风,以前薛下庄村开村民代表大会,人总是稀稀拉拉,有的干脆不来。现在开会,人到得很齐。
除了在家里晒家风,浦江县还把家风晒上“线”。
“我出生在农村,爸爸妈妈是普通的农民。他们的口头禅是:一定要清清白白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劳动,认认真真地学习。正是父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让我们真正地把家训铭记在了心间,一直传承。”这是浦江县党员教师楼秀丽在“浙江新闻客户端”金华频道上写下的家风故事,得到了网友们的集体点赞。
在推广“立好家训、树好家风”工作中,浦江县倡导党员干部带头立家训,要求领导干部在家风建设中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家训,以家训、家规、家风为载体,提高党员干部严于律己、洁身自好的自觉性,让优秀家风在党员干部队伍里先“红”起来。
践家训
身体力行涵养新风
在浦江,家规家训不仅仅是安静的十几行文字,更是悦耳动听的歌声,吟唱于广袤土地上。
浦江县大畈乡建光村曾是一个乱象丛生的小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以来,当地的党员干部始终冲在一线。
80岁的陈予兴老人是一位有57年党龄的老党员,一直秉承“尊老敬贤、爱幼乐施”的家规家训,处事公平刚正,深受村里人的尊重。退休后,老人就一直默默地为村里做事。村里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他组织了五六位老人,每天上门检查各家垃圾分类情况,发现分类不对的,就用钳子把垃圾分开,并给户主讲解指导。
这支老年队伍平时还守护着壶源江上河段水面,及时清理江边的垃圾。
这些天,气温骤降,檀溪镇寺前村的妇女主任陈艳君正忙着做棉鞋,准备送给村里的老人,让他们过个暖暖的冬天。
“尊老敬老,这是我们陈氏家训里要求的!”陈艳君说,想到可以用自己的手艺为老人们送温暖,便用心把老人们的姓名和鞋码记了下来。她希望村里有这手艺的人都加入到“温暖家风”传递活动中来,把陈氏家风的孝悌一年年、一代代传下去。
如果说“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改变的是浦江的外在容颜,那么立家训树家规严家风,则是浦江2.6万名党员干部带头涵养的小城内在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