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时吸水干旱时放水 温州要建"海绵城市"
浙江在线11月17日讯 温州地处沿海,台风、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前天,市规划局发布《温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公告:将来,温州将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控水,需要时又能够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还能缓解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到2020年,20%以上的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城市治水开始由“工程措施”向“生态措施”转变,温州城市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就是说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雨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是实现从快排、速排干、及时就近排出的工程排水时代,跨入“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的历史性、战略性转变。
怎么建海绵城市?
我市将通过两种途径建设海绵城市:
途径一:保护与恢复生态系统
识别河流、湖泊、湿地、山体、水库等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并加以保护和修复,以留出足够的雨水涵养和生态调蓄空间。
途径二:低影响生态开发建设
通过绿色屋顶、透水地坪、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的建设,增强城市对雨水的下渗、滞留、蓄积能力,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原有水文特征。
规划范围
我市将海绵城市规划范围设为: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区行政辖区和永嘉县瓯北片(即瓯北街道、黄田街道、三江街道行政辖区),其中重点区域为鹿城、龙湾、瓯海三区。
空间格局
该规划提出,以重大山系、水系为生态屏障,将规划区划分为西片、中片、东片、洞头片四个生态片区。
近期目标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近期建设主要重点项目:交通道路6个、枢纽场站4个、公园绿地6个、河道整治5个。
远期目标
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协助将温州市建设成“绿色自然、生态宜居、安全弹性”的海绵温州。到2020年,20%以上的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80%以上的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海绵城市有什么好处?
好处一:保护和修复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又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保护河、湖、池塘等水系,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系统,缓解城市缺水和热岛效应。
好处二:吸住集中降水,缓解城市内涝
传统的排水模式属于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排出。强降雨一来,大家就感觉修多粗的下水管道都不够用。建设海绵城市,在暴雨来临时,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将部分雨水蓄存起来,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内涝。
好处三:消减雨水中污染物,改善河湖水质
降雨时,雨水落在地面上将各种污染物冲洗到管道中,最后排入河道、湖泊等,严重污染城市水体。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拦截这部分污染物,减少对河湖水系的污染,改善水质。
从2014年开始,财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在嘉兴、宁波开始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宁波市的试点区域慈城—姚江片区,曾是稻田平原,极易遭受洪涝灾害。借鉴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经过两年努力,现在该区达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