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故里嘉联丝绸 工业旅游铺就致富路(图)
看工业园里的“蚕宝宝”真是萌萌哒,记者们都忍不住要跟它们合个影。广西新闻网记者严江萍摄
记者们在嘉联公司的工厂车间进行参观。广西新闻网记者严江萍摄
好过瘾!“让我来体验一下抽丝的传统工艺。”广西新闻网记者严江萍摄
广西新闻网宜州11月30日讯(全媒体报道组) “宜州农民好幸福,银丝铺成致富路。”这是“歌仙”刘三姐故乡——广西宜州市近年广泛传唱的一首歌,它形象地描绘出当地农民通过养蚕致富奔小康的生动画面。11月30日,“生态长寿地三姐文化城——2016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池行”采访团的记者们来到宜州嘉联丝绸公司,了解丝绸生产的奥秘。
走进嘉联丝绸公司,这里并像传统的缫丝厂那样臭哄哄的,而是绿树成阴,鸟语花香,且一座飘带型茧丝绸文化长廊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正是上班时间,院子里有一队参观者正在导游的引导下参观,原来这里还是一个工业旅游园区。
该公司行政总监袁毅介绍,丝绸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也是经济交流的通道。以丝绸为象征,意味着交流、沟通、融汇。嘉联希望通过旅游的形式,敞开大门面对社会公众,为宜州这个千年古郡再添新景。
在丝绸生产厂内,采访团的记者们探访了蚕房内未破茧的蚕包;在流水线生产间,记者们实地了解机器化的生产;在企业文化、桑蚕茧丝生产、蚕丝被现场制作、丝绸产品展示中心等展厅里,记者们了解到茧丝绸生产知识;在丝绸产品展示中心,记者们领略了“南方丝巢”桑蚕丝被、家纺床上用品、丝绸服装等嘉联丝绸精湛的制作技艺。
据介绍,嘉联丝绸公司的产品从原来单一的白厂丝发展到缫丝加工、织绸、真丝家纺等,年产能白厂丝700吨、坯绸100万米、蚕丝被8万床、丝绸服饰0.7万件,年销售收入2.6亿元,还获得全国丝绸创新银奖。同时,牵头组建了太平、加隆、索敢、北关4个桑蚕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万亩连片桑蚕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直接带动周边3万亩桑蚕基地建设,带动农户近2万户。很多农户靠桑蚕盖起楼房,有的农户还买了汽车。
广西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推进宜州市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全力打造“广西特色旅游名市”,在宜州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嘉联丝绸公司积极调整桑蚕产业发展战略,借助中国最大桑蚕茧丝生产基地,把刘三姐文化与桑蚕茧丝绸资源有机结合,将资源产业的观赏性、实用性与工业元素融入到旅游开发中,综合推出“三姐故里——嘉联丝绸工业之旅”旅游新项目,走出了一条“观光产业+丝绸文化”工业旅游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