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所提供照片里的海笋壳破损了,专家很难确定,这次挖到的到底是哪一种海笋。
网友视频截图
宽壳全海笋
“史上最严禁渔期”持续两个多月,吃货们的神经愈发容易被“海鲜”挑动。
最近海鲜吃货圈子里,有个让人心动的消息:宁波象山港奉化裘村镇的一方滩涂上,居然有野生象拔蚌!
对于吃货们而言,还等什么?
原本安静的滩涂
已热闹了一个多月
最早发现这事的,是当地的村民杨永泽。
上个月初,他和朋友打算去这片滩涂捉红钳蟹,结果发现,滩涂里密密麻麻都是贝壳,挖出来一看,大家大喜过望,居然是长得很像小一号的象拔蚌。
在这令人馋涎欲滴的最长禁渔期,一下子发现这么多的象拔蚌,好消息迅速在朋友圈和当地的网络论坛传开了,惊动了海鲜吃货圈。
每天一大早,一大拨一大拨的吃货赶到这片滩涂地,大家提上大桶小盆,外加一个铲子,赤着脚,开挖!
有人拍了滩涂上“挖宝贝”的视频:大伙儿戴着帽子,也不怕天气那么热,拎着桶,拿着盆,挽起裤腿,在淤泥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挖。有经验的人则穿上了长筒靴,滩涂上一下子像炸了锅。
……
一个月来,这片本来安静的滩涂,变得热闹起来。
吃货们挖到的
其实是象拔蚌的亲戚海笋
为什么象牙蚌这么受欢迎?
先来科普一下,象拔蚌(学名:Panopea abrupta):生物名称是太平洋潜泥蛤,又名皇帝蚌、女神蛤,因其又大又多肉的红管,很似大象的鼻子(象拔)。
象拔蚌是远东包括华人及日本人崇尚食用的高级海鲜,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当地人并不吃象拔蚌,所以象拔蚌生长状况良好。但自从亚洲移民开始捕食北美的象拔蚌,曾使当地的象拔蚌一度变成濒临绝种。
当然,海鲜吃货们还是有经验的,很快有人怀疑,这次挖出来的到底是不是象拔蚌,能不能吃?
有眼尖的渔民觉得,这应该不是象拔蚌,更像是一种叫海笋的贝类。不过像数十亩滩涂都密密麻麻长满的情况,确实很少见。
很快这些被挖出来的“象拔蚌”照片,送到了宁波当地的贝类专家们手上。
宁波海洋大学海洋学院的张霞敏教授看过后认为,这不是象拔蚌,因为从贝壳纹路,以及颜色形状上看,它更像是海笋。
宁波当地一位贝类专家也认为,这是一种名叫大沽全海笋的贝类,不是象拔蚌,但也算是象拔蚌的亲戚。大沽全海笋长得像象拔蚌,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浙江等地。这种贝壳对海水水质、温度、酸碱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书记柴雪良也是位贝类专家。昨天,我把村民们拍到的海笋图传给他看,他也认为这是海笋无疑。
他说,浙江沿海分布最多的海笋是宽壳全海笋,此外大沽全海笋也有分布。这两种海笋和象拔蚌,是属于同一个目海螂目,关系要远一些,像远房亲戚。
这片滩涂上
海笋为什么会集群式疯长?
早在十多年前,柴雪良做过海笋育苗研究,所以对于海笋的生长、繁育等非常熟悉。
他说,目前,市面海鲜菜场里,海笋并不多见。此外,野生的海笋近几年的分布也比原来少了很多,不过偶尔也有发现,一旦出现它就是集群式出现,哪怕小小一块滩涂也会密密麻麻大量出现。
这次突然出现,除了刚好这片滩涂的温度、盐度适合海笋生活,其中还有个偶然性。
海笋的特点是,卵子时期会随着水流不断浮游,浮游一个月以后,它长到了肉眼可见的0.3毫米的直径,就要找扎根生活的淤泥了。这个时候刚好经过奉化这片滩涂,就集体扎根下来了。
这个季节,这批海笋也到了繁殖的时候,新的受精卵会继续随着海流浮游,可能会继续寻找下一个新家。
海笋那么密集出现,是否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柴雪良表示,这点倒是不用顾虑。
海笋出现的地方,反而会对水质的净化有帮助,因为海笋的饵料是那些海水中的碎屑、颗粒,通过它们的进食过滤,水质会更好。
只是,会对淤泥中和它们进食同样饵料的一些贝类等产生一个竞争,但这些都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