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课改和德育文化建设 南北庄中学普高升学率大幅提高
浙江在线03月25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邱海荣 方力)国务院2015年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决定从2016年起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打破原先农村、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分别设计的模式,实现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随迁子女异地就学也成了今年全国“两会”上的一大讨论热点。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0岁至17岁随迁子女为3581万人,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为1472万人。另据调查显示,随迁子女中已有近20%在流入地城市出生——这些庞大的数字,不仅给流入地教育的承载能力带来诸多挑战,也考验着中国教育的担当与智慧。
这个新学期报名首日。安吉递铺镇上,南北庄中学的校园里人影稀少,几个学生骑着单车来报名,吱吱嘎嘎的车轮声渐渐在风中飘散。
一年两次开学,“冷”与“热”的交替在这所学校反映得再明显不过。安吉有两所公办的纯民工子弟学校,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初中就是南北庄中学。
南北庄中学校长鲍锋说,南北庄中学的学生都来自外省,又以云、贵、川、皖四省最为集中,学生们过完春节跟着返回安吉务工的父母回到学校,全部到齐一般是在开学一两天之后。而9月份的那次开学,则是学校一年中人最多的时候。
教改探索辟蹊径:
薄弱校的自救
2015年6月,南北庄中学的第一届毕业生参加了中考,考上普高的学生人数超过了另外几所民办的民工子弟学校办学10年的总和,还有两个学生以裸分考上了安吉县最好的高中——安吉高级中学,普高升学率为31.7%。这个消息震动了整个安吉,人们不敢相信这所几乎集中了整个安吉县公办学校中成绩排名后20%生源的学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南北庄中学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让那些外来务工人员看到了子女在教育上的出路。”鲍锋说,以前,不少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教育到初中就结束了,而现在,他们发现只要能上南北庄中学,孩子就还有希望上高中、上大学。
2012年,南北庄中学刚刚恢复独立办学资格,全校只有17位老教师,平均年龄50多岁,以传统的模式上课已经体力不支,教学水平也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基础也不容乐观:安吉县城内的初中招到的学生“小升初”4门功课的总分基本都在340分以上,而南北庄中学的学生“小升初”4门功课总分基本只有160多分。
不愿坐以待毙,南北庄中学便开始了“小组合作制”的课改探索。59岁的南北庄中学语文老师刘立银说,课改之初,他非常不适应,但现在看来,课改是成功的。“过去备课,教师只是抄教案,应付检查,而实行课改之后老师要编写导学案,就必须研究教材。过去老师上课满堂灌,学生睡倒一大片,而现在一堂课30分钟还给学生讨论,老师只讲10分钟,但没有一个学生睡觉。”
记者在安吉见到了“小组合作制”课改的顶层设计者,前安吉县教育局副局长、新行知教育联盟总顾问蔡洪伟。现在“小组合作制”已经推广到了省内的桐乡、义乌等地,作为独立教育研究者的蔡洪伟常年带着团队去合作学校听课。
蔡洪伟说,每去一所学校他都要听上4节课,听完之后马上点评,校长和老师所遇到的不会处理的地方也会当场向他提问,脑力的消耗极大,但这和他任安吉教育局副局长时主推“小组合作制”的压力比起来不算什么。
“一开始,‘小组合作制’的问题很多,感觉就像每天把你架在火上烤,逼着你去解决。5年时间,我的头发基本上掉光了。”他指着自己稀疏的几缕头发回忆道。
走进南北庄中学的一间普通教室,教室内的布局也与众不同:五六张课桌拼在一起,分成若干组,教室四周摆放着黑板。学生上课之前先根据老师编写的“导学案”自学, “导学案”中会分配给每组一两道题目,每节课大约有30分钟是由学生先分组讨论,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讨论好之后再推举组员上台给全班讲解,最后10分钟交给老师,解答学生不会的题目,进行提炼总结……
“小组合作制”的另一个改变体现在学校的管理上,类似于军队中的“支部下连队”,把对学生的德育组织管理和文化建设从班级下移到了小组。在南北庄中学,地面上看不到一片纸屑,人们要扔垃圾了却发现学校里没有垃圾桶,因为垃圾要统一扔到教学楼后面的垃圾焚烧点,师生们看到地面上的垃圾纸屑都要随手捡起。中午,各个班的学生依次排队去食堂吃午饭,同一小组的学生就餐时要坐在一起,并且注意不发出说话声,米饭吃多少就打多少,不能剩米饭……诸如此类的校规还有很多,但小组成员之间会相互监督以维护小组的荣誉,学校的考核也会及时跟进。
鲍锋说,在无法获得关于教学质量的可靠讯息之前,家长们对学校的信任都源自于口耳相传:“这所学校的学生,校服穿得整整齐齐,男生一律剃着‘南北庄小平头’,怎么说话、怎么走路、怎么背书包都有规范……家长一看就知道,这所学校能把学生教好。”
共享同一片蓝天:
让外来娃上好学
在南北庄中学,记者采访到的学生几乎都有着相似的求学经历:小学三四年级时跟随父母来到安吉,进入民办的民工子弟学校读小学,或因为教材不同,或因为基础不好,到安吉后会留级一年。
老家甘肃陇南的初三女生杜娟还有个妹妹,尽管妹妹的学习现在看起来不错,但杜娟并不放心。“我妹妹因为转学,所以读了几个一年级。”杜娟说,自己对妹妹的学习抓得挺紧,总是带着妹妹一起做作业、看书。“万一将来我的成绩下滑了,家里还有她。”
老家河南周口的初一女生吕俊丽则记得自己小学四年级转到安吉后,又经历了两次转学。“安吉这边的学校小学三年级就学英语了,但是我们老家是不学的,所以我刚来安吉的时候26个英文字母都不认识,是我妈的一个同事的女儿用点读机教我的。”吕俊丽性格开朗,她说,自己是幸运的,小学四年级后就一直跟在父母身边,而她读高中的哥哥一直在老家读书,由大伯照顾。
整个递铺镇户籍人口7.4万,常驻外来人口5万左右,其中还有着一个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群体:镇内一共有4所农村中心幼儿园和18个幼儿教学点,90%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小学8所,总在校生7203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5071人;初中5所,总在校生3467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848人……
每次开家长会,鲍锋会告诉家长们:“学校是一个平台,今后改变的是你们整个家庭的运转轨迹。”他立下规矩,凡是带管制刀具到学校或者参加老乡之间打架斗殴的学生,一律劝退。“我们南北庄中学的学生,男生都要像个绅士,女生都要像个淑女……”
学校教学楼后面有一堵围墙,画着云、贵、川、皖四个省份代表性名人的画像和名言——云南是郑和,贵州是尹珍,四川是邓小平,安徽是詹天佑……这堵墙被南北庄中学的师生们称之为“荣誉墙”。
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根”在哪里,增强他们的自信,同时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学成之后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这正是建立“荣誉墙”的目的。
南北庄中学还编写了地理篇、风俗篇、人文篇等三册校本教材,从初一到初三都开设“民俗风情之家乡美”校本课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家乡。
2014年,赶在南北庄中学开学之前,一个已经转学回原籍读了一个学期的学生坐了两天两夜火车,又从老家回到了安吉。他站在鲍锋跟前时,身上还穿着南北庄中学的校服。“老家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如这边。”学生告诉鲍锋,他希望能在安吉租个房子继续读书。鲍锋被这个学生求学的诚心打动,帮学生的母亲在安吉找了一份工作,使得他符合了有监护人在安吉的入学条件。
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一扇敞开的大门
在鲍锋看来,民工子弟学校就像一张“晴雨表”,可以折射出安吉经济的起伏,学校一般是腊月二十六七放寒假,经济好的时候,工厂到了年底还有做不完的订单,家长有活儿干就不会走,学生也都会留在学校参加完期末考试,而经济下行的时候,工厂到了年底就没什么活可干了,家长们为了节省生活成本会尽快买到回老家的火车票,学生也会提前离校。他了解到,去年有一所民办的民工子弟学校,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少了一半,南北庄中学走的相对较少,只有5人。反映经济的另一个时间节点是开学,每年南北庄中学招收新生160到180人,而报名人数至少在600以上,经济越好的时候,报名的人数越多, 2013年曾达到800多人。
递铺镇分管教育的镇党委委员干雪峰早就发现,如果一地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迁出地的学校就会急剧萎缩,而迁入地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会明显膨胀。
递铺镇义士塔村,绵延数里的公路两侧厂房林立,当地户籍人口只有700多人,而常驻外来人口有2000多人。每年招工时,为了增加筹码,金标家具厂总经理毛金标都会强调南北庄中学就在附近这个优势。
在毛金标看来,只要是有孩子的务工人员,普遍会看重企业周边有没有较合意的学校,如果没有,他们就会换一个地方,而越是有技术的工人对子女就读学校的要求就越高。
安吉县教育局基教科每年都会对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和迁入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各学段在校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人数逐步递减;二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外省迁入的远多于本省外县迁入的,到了高中阶段则相反。
安吉县教育局局长童师祥分析,沿海东部地区教学压力普遍较大,需要家长付出的也比较多,到了高中阶段,升学与考试挂钩,孩子学习跟不上节奏的情况会增加,自然人数就减少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存在着对学习不太重视的现象,子女能够独立生活后通常就会选择回原籍。”
然而,只要召开家长会,鲍锋总会一再地鼓励家长们:让孩子先考上安吉这边的普高,等读完高二之后再转回原籍参加高考。“江浙一带的教育质量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哪怕在这边成绩普通,回到你们家乡之后也一定能考上当地的好大学。”讲完这句话他朝台下望去,家长们都保持着一个姿势:脖子高高地扬着,眼睛灼灼地瞪着……
“外来务工者的经济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最大的心愿其实就是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鲍锋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