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热讯 正文

中国—东盟信息港:推动数字互联互通 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字体:
2022-09-16 11:00:06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记者 彭远贺

  金秋时节,硕果迭出。

  把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脉搏,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迎来新突破。

  2022年9月16日—1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在南宁联合主办第5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

  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在论坛以及各方的推动下,承载着助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使命的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日新月异——数字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多边信息共享领域持续拓展,数字技术合作转化加快推动,跨境经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跨境文化交融合作持续深化。

  数字设施互联互通

  “冲浪板”更坚实、更快

  中国—东盟信息港由中国和东盟共同建设,以深化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合作互利为基本内容,将形成以广西为支点的中国和东盟信息枢纽,推动数字互联互通,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信息共享,数字设施互联互通是基础。

  “广西高校与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高校共建北斗联合实验室创新平台3个、电离层观测站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网信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北斗高精度的中国—东盟跨境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已在5个东盟国家进行示范应用,并布设监测终端和救援终端超过100套。

  目前,中国—东盟信息港2022年度重点项目85个,开工建设71个,开工率83.5%;面向东盟国家建设运营了一批数据中心,分别在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建设了海外云计算中心。在广西区内规划建设10多个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规划承载能力规模达到34万标准机架。

老挝云计算中心。资料图片

  老挝云计算中心。资料图片

  为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广西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中心、南宁五象新区中国电信东盟国际信息园、中国移动(广西)数据中心、联通五象新区云计算中心、浪潮集团东盟运营总部等数据中心建设,推进竣工投产,同时启动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

  如今,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运营,各电信企业区内网间平均时延降幅近90%;南宁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建成运行。南宁核心基地项目库在建项目58个,竣工项目达42个,总投资超682亿元。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落地包括流连侠APP在内等近20项业务合作。

  此外,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累计挂牌交易数据产品168个,数据服务调用达6.4亿次;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落地包括流连侠APP在内等近20项业务合作。

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中国东信供图

  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中国东信供图

  信息之争,数据传输唯快不破;5G时代,建设基站、改造光纤是“先手棋”。

  “截至2022年7月底,广西新建开通5G基站1.1万个,全区累计开通5G基站5.4万个。5G网络实现111个县级行政区主城区连续覆盖,1279个乡镇全部覆盖。”广西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谭国栋介绍,为了深化与东盟的数字领域合作,广西稳步推进光纤网络建设,累计建设(改造)千兆小区3.1万个,千兆宽带用户379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柳州市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地块已进入系统调试阶段,柳州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批建设;

  北海完成自建政务信息系统100%迁移上云,100%网络打通;

  中国—东盟(钦州)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跨境数据中心全面建成,中国联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覆盖钦州;

  2021年柳州、桂林、百色三个城市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的新蓝海,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面向东盟的国际信息大通道初步形成,面向东盟的大数据资源应用服务枢纽基本形成,为“海中弄潮”提供了更坚实、更快的“冲浪板”。

  数字技术转化加快

  “新路径”现实而清晰

  好风凭借力。数字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提升,数字技术转化就有了现实而清晰的“新路径”。

中国—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人民网记者 吴明江摄

  中国—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人民网记者 吴明江摄

  “中国—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东盟区块链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建成运营。”广西大数据发展局负责人介绍,中国—东盟信息港打造了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与泰国、老挝等9个东盟国家分别建立政府间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与7个东盟国家组建了技术转移联合工作组,建立包含超2600家成员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中国—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6大创新中心运行良好,组织培训7000余人次,覆盖企业近800家,院校超过30所。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企业增至2600多家。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与新加坡南洋国际俱乐部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广西南洋科技创新中心。

  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征程中,广西汇聚一批面向东盟开展数字化业务的企业,中国—东盟北斗/GNSS(南宁)中心落户南宁,助推北斗导航应用走向东盟。

  此外,中国—东盟“数字丝路”智库联盟筹备组建,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助力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国医疗机构实现远程诊治、跨国会诊,中国—东盟跨境旅游服务平台基本建成。2021年4月,中泰两国医药大健康领域20余项先进技术项目参与线上路演对接。

  “我们在马来西亚联合推出了生活服务功能的Elinking手机客户端,在印度尼西亚启动物联网试点项目,在老挝打造即时通讯客户端助力政府和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中国东信负责人表示,中国东信已在9个东盟国家开展近20项数字经济合作业务,打造了一批面向东盟的国家级互联网平台,有力促进中国数字经济先进技术转移出海。

  据统计,2021年中国—东盟技术交易额超173亿元。

  抢攻前沿技术,方有先发先至的本领。

  据透露,第5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将提升论坛科技感和与会者沉浸感,邀请嘉宾体验数字人全息影像导览、5G·AI创作平台互动等技术,吸引公众了解和感受前沿科技成果对人类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

  一直以来,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聚焦科技发展,集中展出一批“可接触、可互动、可体验”的5G技术与应用,提供人工智能、AR/VR、网络视听体验,设置电子信息成果展、机器人展,让人们充分领略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

  铆足劲、扬满帆,千里之行终将达成。随着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在“数字丝路”上的久久为功,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数字技术交流日益频繁,数字技术合作转化加快,中国—东盟数字经济的合作创新迎来发展新篇章。

  数字经济欣欣向荣

  “朋友圈”层次升级

  建设数字设施,加快转化数字技术,是为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如今,中国—东盟信息港“一基地、一中心、一主轴、两组团”的数字经济产业格局已经形成,面向东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高地初具规模。

中国—东盟(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南宁市商务局供图

  中国—东盟(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南宁市商务局供图

  今年,南宁跨境电商综试区集聚跨境电商企业达102家,已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额32.73亿元,同比增长126.5%;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304家。

  同时,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4.37亿元,签约意向投资合作企业60家,签约企业计划投资44亿元。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累计入驻科大讯飞等数字经济企业及科研机构达50家,其中17家是外资企业及团队,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已入驻南师大产学研科创基地、广西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以及世纪空间等企业达80家。

  在中国一东盟信息港钦州副中心,钦州华为数字小镇累计引入企业超过200家,搭建了教育云、健康云、出行云、港口物流云等一批应用。依托华为建设的壮美广西·钦州市云已承载约80家政企单位共200个业务系统运行,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片区第一家“互联网+医疗”平台(广西信昱互联网医院)已正式投入使用。

  为了助力中国—东盟信息港推动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广西边境口岸互市贸易结算互联互通信息平台使互市贸易结算业务办理时间由每笔1小时缩短至1分钟。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提供东盟十国超700万家海外企业征信数据,为境内近3万家外贸企业提供深度数据查询服务。南宁跨境电商综试区建成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将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多语种的跨境直播服务。

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资料图片

  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资料图片

  在中国—东盟数字经济起飞之路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也是“跑道”的一部分。

  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人才、资金、项目落地,多年来推动成立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产业基金、中国—东盟卫星产业智库联盟、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产业联盟等,促成中国与东盟国家一批企业签约,政府部门与企业达成多个战略框架协议。第5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将继续推进各方面的务实合作,推动数字经济、跨境贸易、物联网、5G通信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项目签约。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今后,随着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继续推进,中国与东盟的数字经济“朋友圈”范围更广、领域更宽、层次更深、成果更丰富,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将展现繁荣发展的蓬勃景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庞舒青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